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探讨

何一满

(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高危微生物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检测技术和分子诊断技术对微生物学感染情况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中感染分布情况和检出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检验数据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中感染分布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分子诊断技术对于感染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检测技术(P<0.05)。结论在高危微生物感染病例中采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检出率更高,推测对病情评估和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也更理想。

关键词:分子诊断技术;微生物学;高危微生物感染;检出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项目,不仅可以用来了解病人微生物感染情况,还可用以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并且对临床治疗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由此可知,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高危微生物感染诊断和检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常采用血清学检查、生理生化、革兰染色以及形态学检查等常规方法对高危感染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尽管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价值并不理想[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学检验设备的不断更新,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微生物检验方法和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成效明确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优势,特选取180例高危微生物感染患者开展临床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医院2016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危微生物感染患者180例作为受试对象,纳入标准:均存在有微生物感染的临床症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条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药物滥用史、吸毒史者,明确诊断为感染性疾病且接收抗生素治疗者,合并有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精神障碍、沟通障碍性疾病,依从性较差者,拒绝签署同意书者。180例患者中男性93例、女性87例,年龄18-84岁,平均(45.7±12.6)岁,临床症状:发热、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白细胞计数升高、局部皮肤瘙痒者分别有109例、112例、57例、72例、106例、82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血清学检查、生理生化、革兰染色以及形态学检查,其中微生物检查标本均为来自患者的分泌物、痰液或者引流液,并采用分子诊断技术对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行明确诊断,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依次完成核酸杂交、核酸扩增、DNA测序、基因芯片和质谱技术等方法对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行诊断。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微生物感染检查方法的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中感染分布情况和检出率,其中感染分布情况分为无感染、轻度感染、中度感染和重度感染情况,并统计感染检出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处理专用软件对SPSS20.0版本数据进行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中微生物感染分布情况差异检验采用非参数法秩和分析,检出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差异均以P<0.05表示存在有显著性。

2.结果

常规检测方法和分子诊断技术检测结果中微生物感染严重程度分布情况差异存在有显著性(P<0.05),且常规检测方法感染检出率远低于分子诊断技术,两样本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常用的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有血清学检查、生理生化、革兰染色以及形态学检查等,均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且可以联合应用于病原菌感染检测中,但是均存在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其中血清学检查时间长,操作复杂,并且检测结果和精度往往受到所用仪器和试剂盒的影响,另外血清学检测过车中存在多种指标反应不够灵敏的情况;生理生化检查操作复杂,步骤繁琐并且患者往往需要等到较长时间才能得出检测结果;革兰染色以及形态学检查在感染性疾病检测中中灵敏度和准确度均不够理想[2]。另外因为表型方法需要较长时间才可得到检测结果,并且有些微生物在体外培养很难,导致原有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无法达到临床的要求。随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迅速在微生物学领域中,分子诊断技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感染病的诊断。由此可知,应当积极探讨更为高效、应用价值更高的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以便提高检测准确率,及早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改善预后成效。

分子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患者微生物学检验中作用价值较高。其中主要包含有核酸杂交、核酸扩增、DNA测序、基因芯片和质谱技术等,不同技术应用方法不同,但是为微生物学检验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其中核酸杂交指的是在固相、液相体系中,根据碱基互补原则两条互补序列的核酸单链,形成了异源双链分子或者同源双链分子,可利用碱基互补原理将二者结合,经游离探针洗涤之后,检测方式以自显影技术,进而呈现出需要检测的片段和对对应的大小;核酸扩增方法主要可以分成三个种类,它们分别为信号扩增、探针扩增以及目标扩增,该技术主要有SDA、TMA、RCA、LAMP、NASBA等,大幅度提高了其检测的特异性以及灵敏度;DNA测序技术作为一种核心技术,利用DNA测序全基因、特异性基因片段、病原菌16SrRNA基因,可鉴定和分型病原微生物,并对其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基因芯片也被称作DNA微阵列,主要类型有两种,一种为液相基因芯片,另一种为为固相基因芯片[4]。其检测原理为在固相支持物表面上固定已知的核酸片段,使其形成核酸探针,通过碱基互补原理,待测DNA样品与其进行杂交反应,进而得到相应的生物学信息。相比于原有核酸印迹的杂交方法,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主要特征为高灵敏度分析、精确度高、快速全自动分析、多参数同步分析、高通量等;质谱技术主要是利用特定离子源将待测样品转变为运动的离子,在电场或磁场作用下得到分离,并用检测器记录各种离子的相对强度,形成质谱图,通过与已知数据库进行匹配,匹配率最高的为未知微生物的鉴定结果。它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和快速的特点[5]。由此可知,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检测方法和分子诊断技术检测结果中微生物感染严重程度分布情况差异存在有显著性(P<0.05),且常规检测方法感染检出率远低于分子诊断技术,两样本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分子诊断技术较常规检测方法应用价值更为理想。综上,在高危微生物感染病例中采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检出率更高,推测对病情评估和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也更理想。

参考文献

[1]吕游,王辉,姜可伟,等.临床病原微生物快速诊断技术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7):827-829.

[2]王辉,曹彬.新的微生物诊断技术对呼吸道感染诊治的影响:现状与展望[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8):673-675.

[3]应斌武.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6):908-915.

[4]孙长贵,成军.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2):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