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练习课的一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关于语文练习课的一点思考

周峰

江西修水一中周峰

听、说、读、写、练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而其中的“练”则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人们常常把目光集中于对教材一部分的课堂改革。在各式各样的课改活动中,主要以体现学生说、读、写方面能力为目标,似乎做练习讲练习就不是新课改,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足取的。我们应该以服务新课改的眼光来对待今天的“练”。

练习是对所学习的知识和能力的一个有效的巩固过程,是学生不断的树立正确价值观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摆脱传统思维定式、进行发散思维的手段。练习是最能反映学生想法的一步,最能体现学生认识水平的一步,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大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练习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应试教育也不足为奇,如果你用旧眼光去看一个新事物,那么这个事物无论如果改也还是旧的。因此,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要更新观念,变传统练习模式为新课程下的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练习模式。

传统练习模式中过于偏重语文工具性的考查,语言训练的内容占了很大比例,设置字音、字形、字义、标点、语病等多个细微的项目,即便是阅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是把一编很好的文章肢解为一个个小的语言点来进行考查,这实质上是违背阅读规律,违背作者写作的本义,违背学生发展需要的。

由于传统练习内容繁杂,导致练习的实际效果差,练习实施的频率低。练习内容的庞杂、数量大,使完成一份练习和讲评一份练习的时间过长,而如果师生想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这些内容,是不得不以牺牲效果为代价。这是每位教师,每一个学生都遇到过的情况。教师来不及了,把答案报一报,告诉学生“课下再看一看”,但这种看一看的说法在现实中是很难收到效果的;学生时间来不及就相互的抄答案。这样的练习有什么效果呢?教师学生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呢?而且在这样紧张的节奏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说话,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就无法得到确认,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也就消磨殆尽了。

现在虽然已经走进了新课程,可练习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却被忽视,或被畸形的加强,在老路上越走越远。一边是新课程的大张旗鼓,一边是老练习的奋勇前行,一辆装着木轮的汽车,就算发动机再好,司机的技术再高,恐怕也难以有所发挥。那么,如何上好练习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练习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课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练习容易使人乏味疲劳,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脑、口、手并用。兴趣的激发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练习内容要鲜活,内容的选择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可感知的、熟悉的内容,增加亲近感;二是呈现方式要灵活,趣味性要强。

2、练习要有针对性。

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一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进行。首先,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而不应该平均使用力量;其次,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

3、练习要有层次性。

练习编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一是练习的内容要做到由易到难,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二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练习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对练习的不同要求,从而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实现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4、练习要有开放性。

在练习中,一要注意体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二要灵活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注意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