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可爱的四川》教学易陷入的误区及矫正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地方课程《可爱的四川》教学易陷入的误区及矫正措施

李龙昌

◇李龙昌

(四川省万源中学万源636700)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定》(国发﹝﹝2011)2号)明确要求:“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保障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以开发、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四川,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可爱的四川》一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中,视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法宝,在实际操作中,乡土文化确实在教学中的作用功不可抹。

教育家徐特立曾说:教育最后是从实物观察入手。这就要把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一半教材中去,使教科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乡土资源为学生熟悉,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书本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距离感,在丰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况,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有独特价值。

然而一线教师在从事地方课程的教学中,充分认识到专家的观点未必正确,本文以《可爱的四川》为例,分析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教材内容丰富、知识面宽,但学生并不熟悉。《可爱的四川》文化以地方为切入点,涉及四川政治、历史、经济、地理、民族、工业、科技、信息、人口、民俗等众多内容,仅凭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并不熟悉这些内容,四川本身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人口最多,这种环境下,发生的时间多、人物多、事情多、问题多,学生不知道、不熟悉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专家的眼里,学生熟悉地方教材内容的观点有待商榷。

二、对家乡的历史,学生并不一定感兴趣。《可爱的四川》第二章介绍了四川的先民、古蜀政治文明、天府之国、工业文明的曙光、探索强国之路。第二单元介绍“德先生”和“赛先生”,红军不怕远征难、好男儿当兵上前线、四川的新生活等内容,按照常理二个单元有精彩的故事、伟大的人物形象、悲壮的战争场面、图文并茂的展示,寓情寓理学生都应该喜欢这部分,但事实上,学生并不感兴趣。笔者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一、乡土观念淡化。目前的初中生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他们处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时期,人口流动异常频繁,地域交往异常频繁,经济、政治、地域心理都存在趋同的态势,导致学生地域认同、乡土观念淡化。第二、寻根究祖意识淡化,在传统的观念中,中国人都喜欢寻根究祖,都千方百计追求自己是怎样一代一代繁衍下来的,在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借古喻今,承认祖先的伟大,并继承祖先的伟业和优秀品质,而现在的学生受多元价值观、多元文化的冲击,思维视角发生转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较多,导致学生寻根究祖的意识淡化,使传统文化的认同低。

三、乡土资源并不一定能够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们常说;“祖国是家乡的延伸,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利用家乡的爱国主义事例来教育学生是最好的素材,《可爱的四川》提供了大批爱国主义人物、爱国事例,但真正做到了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吗?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没见证过革命先烈缔造新中国所付出的艰辛代价,历史也不可能返回去,让学生真正体验那种场景,爱国主义在他们身上显得苍白无力,在一次活动课上,学生参观战史陈列馆,对革命先烈感兴趣的少,对机舱、大炮感兴趣的多。

四、并不是所有的活动探究课都能实施。活动探究课是学生实践知识、探索发现的重要过程,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而地方课程的活动探索往往与本地有关,便于实施,因此,专家、领导都看重《可爱的四川》的活动探究课。然而很多课程无法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无法得到第一手资料。二是出于于学生安全考虑,无法实施。三是活动开展经费不足。四是存在为“乐”不为“学”的活动参与目的。

五、地方课程提供的教学情境,学生难以理解。《可爱的四川》一书,虽有大量的故事、图片、人物,为丰富教学情境提供了条件,但部分名词概念化,学生难于理解,如初一学生的思维仍处于感性阶段,对工业化、近代化等名词,难以理解。

尽管地方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并不是我们就放弃地方课程的教学,应该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基于教学第一线的实践,我提出措施如下:

一、地方课程与其他课程资源整合,做到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有机统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统一小学、初中、高中课程,做到教学内容不重复、教学目标科学。在知识设置上,杜绝出现过繁、过偏、过难现象,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坚决避免出现学科间的知识重复导致学生乏味现象发生,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知识结构,并以此为基础,传授新知识,灌输新思想。

二、注重材料的典型性。地方课程教材多以本地素材为主,在教材选编、教学用材过程中,只有充分挖掘其典型材料,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首先注重选择主题价值,确立主题的意义,再确定材料的展示形式,同时文字材料,可以考虑以故事、图片、动画、游戏等形式展示,引起学生共鸣。

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给学生树立直观形象,“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不仅能使学生听到,还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为情境教学提供条件。另一方面,现代学生多热衷于网络,他们不能满足于文字、图片接受知识,而更多的喜欢动画、游戏等展示方式。如教学第十课?——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利用《地震》视频,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既形象直观,又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轻松愉快就掌握了地震前、地震中在不同的环境,地震后自救、他救、救他人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再如教学第十五第一部分“认识环境,防治灾害”,利用《自然灾害》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也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活动课程强和目的性。笔者曾带领学生参观战史陈列馆,学生几分钟就跑马观花般的逛完,无所事实,然后聚在一起玩耍。为此我进行了反思:要进一步强调纪律与安全,介绍战史陈列馆基本情况,明确参观主要内容、目的、任务、鼓励学生参观过程中有意外收获,结果第二次带领一班的学生效果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