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问题黄锦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问题黄锦千

黄锦千

合肥工大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完善过程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在海绵城市的具体试行过程中,要对建筑工程的技术进行创新,保证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多种目标控制。根据“海绵体”实际运作情况,因地制宜,将建筑工程技术与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理念紧密结合。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问题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就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保证完成后的城市能够如同海绵一般,在雨季来临时,能够吸水、保水;而在旱季,这些早期吸收的水分能够逐渐释放。“海绵城市”最早是在2012年4月“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提出的,此后在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海绵城市,也就是“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随着海绵城市这一理念的应用和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等进一步对海绵城市做出了论述,强调海绵城市具有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弹性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使得许多城市逐渐开始了海绵城市的尝试和建设。

2海绵城市规划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是加强宏观调控,结合城市的整体规划格局,对各系统进行详细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规划设计前要先调查城区原有的河流、湖泊、溪水、沟渠等,规划设计中主张保留原有生态水域和城区渗水性好的道路部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贯穿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主张利用城市原有生态水系,避免破坏城市生态循环系统,少建或不建非渗透性地面道路。市政工程建设中,需明确设计理念,结合城市具体开发策略、设计思路、重点工作等,在实际建设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城市供水系统、绿地系统和道路系统等建设上,这些系统内容丰富,在具体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时,应细致规划,确保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市政工程设计建设中。城市供排水系统有给排水、节水、排污、泄洪等功能。引入海绵城市理念设计的城市供排水系统,可以实现节能环保,并增强城市供排水系统的顺畅度。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在市政工程中,通过将雨水引入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用雨水浇灌绿地系统中的植物,起到节约城市用水的作用。城市排水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强降水引起的冲刷、破坏非渗透性地面,并降低雨水被地表污染物污染的几率,确保降水的再利用,并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的功能。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公园、林地、草地等内容,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城市居民的审美、娱乐、生态、景观及休闲需求,同时重视其实用价值。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供水系统、道路系统形成良好的关系,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各部分无法脱离其他部分单独存在。海绵城市设计建设的城市道路、城市绿地、城市供水各系统能相互协调运行,确保整个城市正常运转。

3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应用

3.1收水—雨水存储技术应用

作为“海绵体”第一步就是要调节好雨水的吸收,只有拥有强大的吸收功能,才能让存储空间实现其价值。在海绵城市建筑工程的技术实施阶段,要将一般城市建筑的工程技术理念加以升级,比如在一般的城市建筑过程中,都是简单地将雨水快速排出为主的建筑理念,而排水主要依靠建筑周边设计的水渠完成此项任务。而现阶段的天气状况却存在暴雨久旱的情况,面对一般情况下的雨水期,原来设计的渠道能够勉强完成快速排水的能力,但在久旱之后的长时间强降雨的情况下,却非常容易出现城市内涝等不良影响,这就给海绵城市的“海绵体”功能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城市居民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所以在海绵城市中,新建城市建筑工程应当建立在使海绵城市“海绵体”设施能够实现最大化运作的预期效果。利用好建筑工程的自身的储水系统进行有效调节,分担一部分雨水的吸收工作,避免过量的雨水直接注入“海绵体”设施内,从而实现“海绵体”的使用功能正常运作。为了确保原有的“海绵体”不受到破坏,在雨水存储方面主要从建筑工程周边环境的合理搭配进行该项技术的操作:对建筑周边的植物进行适当保护,让生态环境与新建建筑尽快融合在一起,将建筑工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并实现新建建筑有利周边植被的发展;在建筑工程的技术应用中,实现新建建筑与原有的“海绵体”构件连通,尤其是与周边的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环境体系实现互补,保证“海绵体”不会发生饱和状态的同时,做到雨水的合理调节;利用屋顶和地下车库的有利空间,将雨水吸收储备至屋顶以及地下车库的储水系统中,在屋顶上做好防水处理,并设置隔层,实现人水分离,保证雨水能够充分降低顶层建筑的散热问题;在早期设想的空中花园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良,让其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小型花园体系;而在地下车库的雨水设备的技术应用中,应当与原有的“海绵体”构造相互结合,及时供应构造体的地下水资源,并回收多余的地下水资源。

3.2横坡与绿化带的设计

以往的道路主要通过将路面倾斜1.5%~2%将雨水引到道路两侧,并在道路两侧设置排水口,从而达到排水目的,绿化带的设置则略高于路面20~40cm。在海绵城市中,为有效实现雨水的良好渗透、滞留、净化、积蓄及排水等处理工作,一般可将道路横坡向中间倾斜,将绿化带置于道路中心,同时将绿化带的高度设置为略低道路5~10cm,从而实现对雨水的积蓄与利用。此外,设计人员还应在绿化带下设置必要的碎石层,从而在满足绿化带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对雨水的积蓄、利用与排出。最后,为有效缩小排水管道的直径,可在排水系统中设置智能雨水篦子,当雨水量相对较多时,其可自动开关,进一步对雨水加以收集与排放。

3.3适当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系”

我国城市较多,但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具有天然的海绵体系供城市使用,因此,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的发展,可以采用人工建设或是改造生态海绵体系的方式来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国相关文件中曾指出建设城市下沉式绿地和湿地公园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生态系统、降低洪涝灾害的危害、补充地下水等作用,对城市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情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改造城市海绵体系、规划城市建设:①建设人工园林绿地。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城市发展需求适当建设人工园林绿地,提升城市对洪涝的应变能力,同时也起到更好的排污作用。②改变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在传统模式中,工业和民用建筑建设是城市的主要发展和建设方向,但是过多地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会让城市变得过于“工业化”,因此,为了城市的发展,可以转变传统的绿地布局形式,在保持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建设小而散的下沉式绿地,使城市绿地能够更好地将雨水进行过滤和排放。③改造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使用LID来进行改造,结合下凹式绿地,有效提升绿地的透水面积,进而实现园林的水系循环使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扩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扩张的过程中尊重自然环境,尊重生态环境发展的原则下,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城市像海绵一样积存和净化雨水,加强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要基于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促进城市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琳,焦露.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展望[J].给水排水,2017,53(S1):170-173.

[2]韩雨停.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质量管理研究[D].深圳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