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分析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效果

骆向东曹文新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骨科医院61133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利用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免疫类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一组为X组(小剂量冲击组)采用采用糖皮质激素小剂量冲击治疗,另一组为C组(传统组)采用持续常规剂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全身发热、关节疼痛方面,X组治疗缓解时间短于C组;在蛋白尿方面,X组治疗好转率大于C组;在手指及脚趾红斑、口或鼻粘膜溃疡方面C组缓解时间短于X组;在Ds-DNA阳性、ANA阳性、血红蛋白水平减少方面,C组好转率大于X组。且均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方面差异不大(P>0.05),X组不良反应也较低(P<0.05)。结论: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用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效果

本文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0例,随机分成X组和C组两组。X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男性5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为(35.1±12.9)岁;C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男性7例,女性43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为(36.0±1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不明显,且P>0.05,具有可比较的价值。

1.2临床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协会制定的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1982年版);(2)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蝴蝶状红斑、手指及脚趾红斑、关节疼痛、全身发热、口或鼻粘膜溃疡等;(3)实验室检查可见: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阳性,抗Sm抗体阳性,血细胞减少,补体C3、C4减少、蛋白尿等。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上标准。且排除近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排除具有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出血倾向或严重感染的患者。

1.3治疗方法X组采用糖皮质激素小剂量冲击治疗,即在治疗的首日,给予静脉注射泼尼松300mg,以后每天减量1/3,第4日开始,给予常规剂量泼尼松维持治疗,用量为1~1.5mg/(kg·d);C组在治疗首日便采用常规中等剂量维持治疗,用量为1~1.5mg/(kg·d)。此外,两组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补钾、补钙、抗感染等治疗,并注意保护患者的胃黏膜。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记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风湿免疫类疾病,采用小剂量冲击治疗,可以在短期内直抑制体液免疫,减轻炎症及其损伤,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不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保持其发挥正常功能,减少不良反应[1]。本次研究显示,小剂量冲击治疗与常规剂量维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各有其优点与缺点,在全身发热、关节疼痛、蛋白尿方面,小剂量冲击治疗优于常规剂量;但在手指及脚趾红斑、口或鼻粘膜溃疡、Ds-DNA阳性、ANA阳性、血红蛋白水平减少改善方面,常规剂量较优。其中在蛋白尿方面,与俞宁,厉小梅,李向培等人[2]的研究在小剂量冲能够有效治疗系统红斑狼疮肾炎的结果具有相似性。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冲击治疗对与白细胞效果与常规量不明显,这与其他有关研究[3]不同,可能与所取病例数量太少或病例缺乏特异性有关,有待进一步证实。冲击治疗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治疗,但我们实际研究数据发现不良良反应中,X组内重症感染率要高于C组,这也提示我们要在使用冲击治疗时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用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宁军.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54-1756.

[2]俞宁,厉小梅,李向培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样细胞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4):224-228.

[3]梅培培,周兰兰.循症护理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6,20(2):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