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68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盐酸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68例临床分析

张宪涛

焦煤中央医院演马分院454005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用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判断从患者就诊到神志清醒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78.4%(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疗效;酒精中毒;纳洛酮

【中图分类号】R5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89-01

急性酒精中毒是一种常见病,纳洛酮在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效果,我院在从2009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05例,分别采用纳洛酮注射液作为治疗组和采用能量合剂作为对照组进行治疗,对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神志清醒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急性酒精中毒105例,其中纳洛酮治疗组68例,对照组37例。纳洛酮治疗组中男61例,女8例;年龄22~63岁,平均50.6岁;饮酒量300~750ml;浅昏迷42例,深昏迷26例,合并休克9例;饮酒至就诊时间1~20h。对照组中男37例,年龄23~71岁,平均48.7岁;饮酒量310~750ml;浅昏迷28例,深昏迷9例,合并休克2例;饮酒至就诊时间3~20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饮酒量及就诊时病情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检查血、尿常规,并做肝功能检查。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催吐、利尿、常规补液等治疗,对呼吸抑制、低血压、休克等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轻度中毒患者给予纳洛酮(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4~0.8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静脉推注,每6h1次,;重度中毒首剂纳洛酮用量为0.8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静脉注射,再将纳洛酮1.2~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在1h内静脉滴注完成。对照组: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入能量合剂(每支含胰岛素4u,ATP20mg,辅酶A100u)2支,维生素B6注射液200mg,维生素C注射液3g静脉滴注。另外,两组均使用5%葡萄糖500ml+醒脑静20ml每日1次静滴。

1.3疗效判断催醒时间指患者就诊开始治疗到神志清醒的时间。(1)显效:治疗2h内神志清醒;(2)有效:治疗8h内神志清醒;(3)无效:经治疗8h以上仍神志不清。

1.4结果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用纳洛酮治疗中,就是剂量偏大,也未发生明显的副作用。

2讨论

一般人致融会贯通量为5—8g∕kg,酒精(乙醇)饮入后经内和小肠在在30min—3h内宣传吸收,可破坏粘膜屏障,引起上皮细胞损害,粘膜内出血和水肿,产生食管炎、胃炎、胰腺炎。酒精具有脂溶性,可迅速透过大脑神经细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影响细胞的功能,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由大脑皮质向下,通过边缘系统、小脑网状结构到延髓。小剂量出现兴奋作用,这是酒精作用于脑细胞突触后膜苯二氮卓—γ—氨基丁酸受体,从而抑制γ—氨基丁酸对脑的抑制作用,血中酒精浓度增高,作用于小脑引起共济失调,作用于网状结构引起意识障碍,故高浓度的酒精抑制延髓中枢引起呼吸、循环功能衰竭[1]。另外,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合成阿片样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使患者先处于兴奋状态,逐渐转入抑制状态,继之皮层下中枢、小脑、延髓,严重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2]。

纳酪酮是一种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产生抑制β—内啡肽效应,解除其对呼吸和心血管交感功能的抑制作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也可以抑制自由基的释放,减轻氧自由基损伤;另外,还可以促进酒精的转化,使血中酒精的含量明显下降,从而逆转酒精中毒的病理生理变化[3],纳酪酮使用后约3min即产生最大效应,持续45min,消除半衰期为1h,且吸收迅速,易透过血脑屏障,代谢很快,本临床观察中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药物不良反应在药物清除后很快消失。本研究结果表明:用纳酪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见准备快,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等,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4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9

[3]孟庆林,胡长欣,侯延奎.盐酸纳酪酮拮抗急性酒精中毒作用机理的探讨.中国急救医学,1996,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