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何义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3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何义琴

何义琴

(武胜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4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患者中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9~2016.6)肝硬化患者中抽取7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抑郁、焦虑。结果:观察组护理总依从概率、生活质量、抑郁、焦虑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较佳。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肝硬化;心理护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onthementalhealthof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Methods:72casesofcirrhosispatientsfromourhospital(2015.9~2016.6)were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controlgroupand36cases.Thecontrolgrouptothegeneralcare,observationgrouponthebasisoftheimplementationofpsychologicalcareintervention.Observethetwogroupsofnursingcompliance,qualityoflife,depression,anxiety.Results:Thetotalcompliance,qualityoflife,depressionandanxietyofthenursinggroupwerebett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effectof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isbetterin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Keywords】:Mentalhealth;Cirrhosis;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

近年来,肝硬化发病概率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其病发主要与营养不良、饮食习惯以及机体代谢等因素具有一定关系[1]。此疾病病程较长、预后不佳,且会产生多种并发症,患者常会出现焦虑、担忧等情绪,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也对疾病治疗造成一定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72例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经B超或CT证实为肝硬化,以随机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自愿纳入此次研究。

对照组中共有患者36例,其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9:17,年龄39~68岁,平均(50.12±3.44)岁;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有14例,高中有11例,初中及以下有11例。

观察组中共有患者36例,其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0:16,年龄40~69岁,平均(51.86±3.37)岁;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有15例,高中有10例,初中及以下有11例。

排除:其他系统或脏器严重疾病者;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者;糖尿病、淤积性黄疸或高脂血症者。

两组肝硬化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两者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遵医嘱实施各项操作,监测生命体征,合理使用药物,告知患者戒除烟酒。

在上述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

①入院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为其讲述病房制度,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并讲述主治医生的丰富经验,拉近彼此距离,消除陌生感,以便于获取患者信任;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根据文化程度、生活环境、性格等因素的差异,选择合适护理语言,可适当采用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其恐惧、紧张心理,使用听觉、触觉、视觉转移法,有目的的引导患者培养下棋、书法等兴趣爱好,为患者提供经验交流平台。

②健康教育,主动为患者及家属讲述疾病发生、发展、治疗流程、预后效果以及注意事项,帮助其进一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重点讲述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以及应对措施,促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耐心解答其心中疑问,旨在消除其顾虑及认知误区,引导其积极配合。

③社会支持,对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予以患者真诚关怀的同时,引导家属主动参与,促使患者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告知家属可采取心理暗示等支持性方法,同时勿表现出恐惧、消极等情绪。

④行为干预,引导患者适当运动,如散步、打羽毛球等,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同时,还能够保持愉悦心情,缓解压力,注意劳动强度,避免过度;纠正患者不健康生活及饮食习惯,以易消化、高蛋白、清淡为基本原则,控制盐分的摄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食物,适当增加维生素、膳食纤维摄入量,保证大便通畅,保证生理舒适,以身体最佳状态,避免劳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依从性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抑郁、焦虑。

采用不依从、基本依从以及完全依从评价护理依从性,完全依从以及基本依从概率之和即为护理总依从概率。

生活质量利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对患者心理、生理、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进行评分,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四个维度,总分均为一百,以得分高为优势。

分别利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焦虑情况,最高一百分,得分越低表示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总依从概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以及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包括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以及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护理总依从概率,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对比有意义的必要条件为两者之间P<0.05。

2结果

2.1两组护理依从性对比

研究表明,观察组中2例不依从、15例基本依从、19例完全依从,其护理总依从概率为94.44%;对照组不依从有10例,基本依从12例,完全依从14例,其护理总依从概率为72.22%。

显然,观察组数据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

2.2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发现,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数据差异性不大,P>0.05;其中对照组躯体功能(63.91±4.02)分、心理功能(65.26±4.18)分、物质生活(66.17±3.69)分、社会功能(60.13±3.41)分;观察组物质生活(65.78±3.74)岁、心理功能(64.79±4.06)分、社会功能(60.02±3.55)分、躯体功能(64.26±3.83)分。

护理后,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物质生活(86.85±3.08)分、社会功能(82.12±3.12)分、心理功能(84.34±3.03)分、躯体功能(86.38±2.79)分;对照组躯体功能(71.34±3.14)分、物质生活(74.45±3.62)分、心理功能(73.74±3.67)分、社会功能(70.17±3.83)分。

显然,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数据均更优,P<0.05。

2.3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况对比

结果可知,两组护理前抑郁、焦虑情况差异性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评分为(28.64±3.03)分,焦虑评分为(29.18±3.24)分,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低,P<0.05,具体如表3所示:

表3: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n,分)

3讨论

肝硬化属常见肝病,受多种因素反复刺激所造成的弥漫性肝损伤,大部分患者是由肝炎引起,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则以门脉高压、肝功能低下为主要特征,同时会累及其他系统。此疾病具有病情反复、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灯特点,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因疾病迁延不愈[2],患者通常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治疗及护理配合度不高,甚至会出现轻生现象,故加强心理干预,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正视疾病极为必要。

本文观察组重点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详细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以患者为中心,使用合适护理语言,针对患者多种心理问题予以疏导,帮助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引导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陌生、紧张感的消除,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降至最低,促使患者主动配合,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建立合理、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保证作息规律,并定期复查,其遵医嘱情况相对而言明显更佳;通过增加护患沟通,以专业水平获取患者及家属信任,采取暗示、注意力转移等方式安抚患者,提升患者心理应激能力;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了解治疗方法、预后效果及注意事项,有助于树立信心,消除认知误区的同时,通过了解成功案例及操作者丰富经验获得安全感,维持心态平和;并对家属加强沟通,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其予以患者真诚关怀,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作用。

本文结果中,观察组护理总依从概率为94.44%,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高,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护理前数据差异性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观察组物质生活(86.85±3.08)分、社会功能(82.12±3.12)分、心理功能(84.34±3.03)分、躯体功能(86.38±2.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两组护理前抑郁、焦虑状况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评分为(28.64±3.03)分,焦虑评分为(29.18±3.2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抑郁(43.48±3.37)分、焦虑(44.14±3.40)分,P<0.05。显然,观察组所用方法更具优势,在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况以及配合度方面情况均更佳。庞红华[3]等人曾对肝硬化患者应用综合性心理护理,结果发现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肝功能生活质量以及遵医嘱行为的改善均有明显促进作用,这与本文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在提高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月连,黄焰,谢丽珍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2):2350.

[2]赵睿.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264-265.

[3]庞红华,袁天喜,向圆花等.综合性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心理健康状况、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