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传染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田先爱

包头医学院包钢三院临床医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病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临床常规护理,并额外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均采用SAS、SDS量表进行评分,在出院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首次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再次评定,观察组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给予传染病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其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传染病;心理护理;SAS;SDS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造成流行性疾病[1]。由于传染病患者担忧疾病的传染性,因此会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对于传染病患者,在生理治疗的同时也应该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借以加快疾病的康复。对此,本文结合该院工作实例对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传染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体会进行了详细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自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感染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选入患者均符合有关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并且患者均不存在严重意识障碍,可与人正常交流;不存在精神病史或精神药物应用史;患者均为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I8~84岁,平均年龄(48.6±18.4)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48.9±17.9)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干预

根据每位患者所患传染病的类型给予其相应的药物等临床治疗;同时给予其相应的常规护理干预。例如:指导患者遵照医嘱按时、定量服药;提醒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并训练患者掌握必要的应对措施;保持隔离区环境的清洁,定期对隔离区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疾病的大范围传播;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以确保各营养成分的充足。

1.2.2心理护理干预

本研究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额外的心理干预,包括:

(1)健康知识宣讲:

向患者宣传传染病发病、传染、防治等有关健康知识,确保患者在患病初期即对疾病保持正确认识,使其认识到传染病经积极治疗后可痊愈这一事实,从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恐慌、绝望心理。

(2)入院行准确到位评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专职护士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评估。评估时间20-40分钟,评估内容:一般情况,生活习惯,主要不适症状,家庭经济和患者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性格特征,情绪状态作出初步判断详细记录。本着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和帮助患者制定生活目标。

(3)主动与住院隔离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每隔一段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对于存在焦虑和抑郁心理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生活条件等不同特点进行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难处和苦处,帮助患者建立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防止患者的抑郁情况加重。

(4)个别心理支持治疗

利用下午,每次30分钟,每周3次,共2周,注意心理支持的沟通技巧,耐心聆听、保证、解释指导,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以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回应对方感受,围绕其症状和不适展开心理辅导,指出焦虑抑郁对患者病情的危害,设身处地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2结果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目前,肺结核和乙型肝炎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传染病,由于其具有传染性,容易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生活困扰。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的严重性和传染性认识不够明确,因此产生严重的担忧,引发焦虑和抑郁的心理问题,甚至难以配合疾病的有效治疗[2]。因此,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可以使患者消除因疾病而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更好地配合疾病的治疗。

由于传染病有其独特的特殊性,因此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其他疾病患者存在一定差异。首先,患者确诊初期往往不愿接受患病事实,以至于其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极度恐慌,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其次,患者往往将患病责任归咎他人或外界,对其产生怨恨。再次,患者开始向疾病妥协、情绪逐渐趋于平稳,心境可保持平静。最后,患者可接受现实,能正确而理智对待疾病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会积极调整白己的心态行为以适应疾病。

在本研究中,笔者根据病人的医学应对方式和抑郁评分以及临床观察,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后,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整个心理干预过程中,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始终把尊重患者放在首位,这样才可能真正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抑郁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根据患者不健康的医学应对方式,有针对性的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的详细信息,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调动其积极性,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使其尽早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努力配合治疗,改善预后[3]。

参考文献:

[1]艾华.传染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5,05(12):156-157.

[2]白丽娟,吴雯.心理护理对传染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23):240-242.

[3]谢冬云.传染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17(10):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