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缺陷管理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模式的探讨

李亚超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唐县供电分公司)

摘要:电力设备有时候会出现缺陷和问题,对着电力设备中的缺陷,我们要积极做好监测和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本文主要思考了电力设备缺陷管理模式,对缺陷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和要求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希望可以有效提升电力设备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设备;缺陷管理模式

前言

电力设备如果出现了缺陷,就会影响设备的运行,甚至直接影响电力设备的后续使用,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电力设备的缺陷,积极做好管理,把电力设备的运行管理纳入到日常工作中。

1、传统设备缺陷管理

传统的设备缺陷管理关注设备运行维护期间产生的缺陷,设备缺陷库的基本信息包括缺陷表象、缺陷类别、设备类别、缺陷等级、缺陷原因和处理措施等内容。传统的缺陷管理只将缺陷与设备类别关联,只能分析该类设备产生缺陷的频率,无法形成单个设备的缺陷档案,为以后重要设备的维护提供指导。传统的设备缺陷只考虑运行维护期间的缺陷,没有涵盖设备全生命过程中的缺陷,即将物资采购阶段和工程建设阶段产生的缺陷纳入缺陷管理,而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缺陷库对跟踪缺陷的发展意义重大。传统的缺陷管理无法记录缺陷的责任单位,无法为以后招评标管理和部门绩效考核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

2、设计概述

电力设备和相应的辅助设备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和威胁安全巡视都被划入缺陷,设备的缺陷根据危险的安全程度,可划分为严重缺陷、紧急缺陷和一般的缺陷。严重缺陷是指缺陷较为严重,在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发生事故,但威胁到安全运作,必须要尽快消除,在消除前应该加强巡视;紧急缺陷是指程度的严重性已经威胁到设备的安全,时刻都有事故的发生,要赶快消除,及时安排临时性事故检修小组或者马上采取安全措施进行修理;一般缺陷是指短时间内对安全巡视的威胁不大,可适当的结合计划检修停电进行缺陷维修。

2.1系统设计原则

本系统设计以满足单位的总体目标要求为基本原则,采用先进的、有利于进行设计与开发质量控制的方法来进行系统设计,在采用了确定的设计方法之后,利用辅助设计工具,使需求调研的资料充分形式化,增强设计工作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从而提高软件设计质量和效率。

2.2数据库建模及设计

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核心,在电力行业,由于其业务复杂,数据量大,数据库相对复杂,如何构建高效率的数据库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课题。本系统的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数据库模型的Oracle8i。我们提出了对象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原则,即利用面向对象设计的结果,使用基于E/R的数据库建模工具,生成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表结构。

系统的共享性是衡量信息系统设计是否良好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共享可以有效避免信息重复制造以及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共享分为处理共享和查询共享,处理共享是指数据内部相互调用的共享关系,这是由数据对象之间的内在属性决定的,而数据的查询共享是根据用户对各类数据的管理要求来确定的。

2.3面向对象分析

1)功能分解方法

功能分解就是用一些步骤和子步骤划分功能。表示:功能分解=功能+子功能+功能界面。也就是说,功能分解要求将问题空间映射到功能和子功能,即对新系统的处理步骤和子步骤,并说明处理和功能界面。

2)数据元素定义

数据元素是构成信息的原料,如人员编码(rybm_code)、部门编码(dep_code)、设备编码(device_code)等。因此找出构成用户视图的基本数据元素,并进行必要的定义,同时确定每张视图由哪些基本视图构成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数据元素为定义对象属性提供依据,定义后即形成了数据字典,它是进行数据概念设计(E_R关系设计)的原料。合理的数据元素命名可增加系统的可读性,有利于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程序的维护扩展,

3)概念及逻辑模型设计方法

流程分析和数据的概念及逻辑模型设计是统一在一个辅助设计平台Powerdesigner上进行的。数据概念模型设计参照需求分析阶段利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产生的对象关系图来进行,即从对象集中抽取实体,从定义对象的属性中抽取出系统设计的基本数据元素,从对象的结构中抽取实体间的关系。数据元素定义后,就可以参照对象模型进行数据模型的概念设计,然后在PowerDesigner的逻辑模型设计环境下对表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加工:定义扩展属性、各种约束定义、触发器定义等,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的逻辑模型。

3、系统功能及特点

本系统采用领先的B/S(浏览器/服务器)操作方式,通过多种权限控制和流程控制开发了B/S结构的设备缺陷管理系统,对电力设备缺陷闭环管理,通过网络信息处理的优势,实现了设备缺陷信息的快速传递、多样式统计、综合查询等功能,使设备缺陷得到快速消缺,使管理人员能随时对设备缺陷进行监督,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系统包括缺陷发现、检修消缺、缺陷验收、缺陷仲裁、缺陷考核、缺陷统计、缺陷查询,共7个模块,缺陷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工作票,两者的处理结果形成相对应的关系。

3.1B/S结构特点

(1)异地办公性能优越。系统用户只要连上Internet便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生产设备缺陷状况,查看缺陷的处理、验收、检修交代及统计等情况。

(2)分散集中管理。B/S架构的系统通过互联网可以使不同的部门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办公和业务处理,实现了统一平台的企业协作管理。

(3)系统升级方便快捷。B/S结构的系统采用瘦客户端形式,系统的所有程序都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上,所以只需更新服务器上的程序即可完成整个系统的升级。

3.2设备缺陷管理功能

设备缺陷管理的主要设计工作是合理构成设备缺陷的闭环管理、缺陷仲裁、缺陷查询,以及统计、考核的灵活实现。其中设计重点是缺陷闭环、缺陷仲裁控制、权限控制(数据库级、数据级、应用级、口令加密)。

系统包括缺陷发现、检修消缺、缺陷验收、缺陷仲裁、缺陷考核、缺陷统计、缺陷查询,共7个模块,对不同的处理过程和各级人员都进行了不同的权限控制。

3.2.1缺陷流程

缺陷具体处理流程包括:缺陷登记,班长确认,修改责任部门,接收,填写消缺内容及交待处理结果,班长验收,生管部仲裁(不能接收的缺陷和不能验收的缺陷),考核(按时间,按设备,按数量)。

3.2.2缺陷信息

登记信息包括:发现时间、到场时间、设备名称、缺陷内容、缺陷类型、缺陷等级、是否泄漏等。

消缺信息包括:检修交代、消缺人、消缺班组、消缺时间,消缺对应的工作票信息、待处理原因等。

验收信息包括:验收人、验收时间、验收结果、仲裁人及时间、仲裁信息、验收退回原因等。

3.2.3统计

统计类别分为泄漏统计(日统计,月统计)、缺陷统计(日统计,月统计)和综合统计报表,统计方式可分别按缺陷类别、消缺人、消缺班组进行统计并以图形方式直观显示出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电力设备缺陷管理还有不足之后,今后针对电力设备的管理,一定要从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解决缺陷的出现原因,保证电力设备的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文,应启戛.电厂设备缺陷管理系统的开发[J].动力工程,2014,24(4):533-536.

[2]张绍辉.襄樊电厂设备缺陷管理系统[J].华中电力,2014,17(6):65-67.

[3]沈国云.利用MIS技术加强电力设备缺陷闭环管理[J].青海电力,2016(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