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3

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观察

梁瑞琼李璟

梁瑞琼李璟(广州中医药大学510006)

【摘要】目的研究音乐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以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为测量工具,将63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人,对照组32人,进行治疗前后对照。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BPRS量表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症状评定SANS量表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调节焦虑抑郁的情绪水平和缓解思维障碍等方面有积极影响;在减少情感平淡、缓解思维贫乏症状以及注意障碍这三方面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音乐治疗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060-02

精神疾病的治疗重点在于药物控制后对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的恢复[1,2],而药物发挥控制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很多副作用,因副作用影响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甚至是带来很多家庭问题。因此,探究和完善配合药物治疗的康复手段显得非常重要。

本研究主要探讨音乐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学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对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描述。②病情稳定,无自杀、自伤、冲动伤人以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③病程≥10年;④年龄>18并且<60岁;⑤小学以上文化。

1.1.2被试来源:从广州市脑科医院江村分院住院病区中选择符合标准共63例住院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31人和对照组32人。实验组男18例,女13例。对照组男27例,女5例。两组之间年龄、病程等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1.3分组方式:对照组为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为配合药物治疗接受音乐治疗。研究期间,两组均不改变原有的抗精神病药物,也不合并重要或其他治疗,仅对实验组辅以音乐治疗。其中,实验组每天接受感受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音乐治疗。

1.2研究方法

1.2.1本研究主要采用量表法、统计法。

1.2.2在活动形式方面,以小组团体围坐的形式,进行适当的音乐活动,如随节奏律动、简单的舞蹈、合唱并指挥、即兴表演、简单的音乐知识学习以及畅谈活动感受等等。

1.3研究工具

1.3.1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

BPRS共有18个项目,被分为5个分量表:焦虑抑郁;迟滞;思维障碍;活动过多;敌意猜疑。主要评定最近一周内病人的精神症状及现场交谈情况,分为7级评分。

1.3.2阴性症状量表(SANS)

SANS共有24条项目,被分为5个分量表:情感平淡或迟钝;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评分为6级评分。

1.3.2利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两者作为工具,对参与者进行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测评。量表是在康复部医务人员和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人情况填写。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客体存在变量与主体存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对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不同类型的辅助治疗,从而观察其疗效是否有显著的差别。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等处理。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BPRS量表的评分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焦虑抑郁”和“敌意猜疑”方面,分数均较高。“迟滞”和“活动过多”两方面得分相对较低。两组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的总分得分以及各因子得分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有相互比较的基础。如表1。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BPRS因子得分以及量表总分比较(X-±S)

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BPRS量表总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个因子得分均没有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单纯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缓解精神病性症状方面效果不太显著。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BPRS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因子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迟滞因子、思维障碍因子和敌意猜疑因子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得分较高的因子有“焦虑抑郁”、“思维障碍”、“敌意猜疑”;治疗后,三个因子得分显著下降。如表2。

表2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治疗前后的BPRS

因子得分和量表总分比较(X-±S)

由于焦虑抑郁、迟滞、思维障碍、敌意猜疑等四项因子得分都有显著降低,探寻引起分数变化的原因,进行多元方差分析。表3所示,焦虑抑郁因子的P值为0.02,方差分析结果显著,说明焦虑抑郁的症状的减轻确实是由于音乐治疗所引起的。此因子的效应度指标为0.093,说明焦虑抑郁因子这个因变量的变异中有9.3%与治疗状态的不同有关。

表3实验组治疗前后的BPRS各因子得分的多元方差分析

2.2两组治疗前后SANS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情感平淡”和“兴趣社交缺乏”方面,分数均较高。“注意障碍”方面得分相对较低。两组在阴性症状量表SANS总分得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相互比较的基础。如表4。

表4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SANS因子得分

以及量表总分比较(X-±S)

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BPRS量表总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个因子得分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减少阴性症状方面的效果不太显著。实验组治疗前后的阴性症状评定SANS量表总分有及显著差异(P<0.01),在情感平淡因子、思维贫乏因子以及注意障碍因子这三方面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5。

表5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治疗前后的SANS因子

得分和量表总分比较(X-±S)

3讨论

3.1精神病性症状方面

3.1.1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BPRS量表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因子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通过对BPRS量表中的五个因子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得出,焦虑抑郁因子在方差分析中结果显著(F=5.92,P<0.05)。说明焦虑抑郁的症状的减轻确实是由于音乐治疗所引起的。音乐治疗的干预过程中,治疗师通过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患者促进健康[3,4]。本研究以达尔克罗兹律动音乐教学理念作为理论支持和指导。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核心是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5]。在这种音乐团体活动中,患者们有更多机会相互交流和互动,利用音乐这种良好的刺激来改善自己的情绪,减轻不良的身心症状,建立自信心和回归社会[6]。

3.1.2焦虑抑郁因子、思维障碍因子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音乐治疗中,患者通过多次与他人合作以及对信息的反应,渐渐提高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改善了行动迟缓等迟滞行为。病友们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建立了友谊,并减轻了彼此间的敌意和猜疑。

3.1.3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BPRS量表总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单纯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缓解精神病性症状方面效果不太显著。由此表明,团体音乐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调节焦虑抑郁的情绪水平和缓解思维障碍、迟滞以及敌意猜测等方面有积极影响。

3.2阴性症状方面

3.2.1音乐治疗的康复效果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发现患者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有帮助。通过带领患者利用身体动作去体验听到的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和时值变化,从而让他们利用听觉获得轻松、协调自如的节奏感[7,8]。

3.2.2实验组治疗前后的阴性症状评定SANS量表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情感平淡因子、以及注意障碍因子这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作为特殊交往工具,其欢快、向上的旋律、音调、节奏等特征让患者欣赏、领悟,唤起其相应的情感反应和内心体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反应[9]。

3.2.3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BPRS量表总分的差异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个因子得分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单纯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减少阴性症状方面的效果不太显著。团体音乐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减少情感平淡、缓解思维贫乏症状以及减少注意障碍这三方面有积极作用。总体来说,各阴性症状获得一定的缓解。

3.3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症状和健康水平的影响分析

通过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调查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方面,焦虑抑郁、思维障碍、敌意猜疑三个因子的得分较高,症状较为突出。在阴性症状方面,情感平淡、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三个因子的得分较高,症状较为突出。病人很少机会与外界接触,不愿与人交流和沟通,生活意志渐渐减弱。需要在社交方面进行加强,创造更多的与人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有助于病人社会功能的康复。

3.4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辅以音乐治疗,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在应用方面,可以广泛应用于医院、校园、单位、监狱等不同的场合[11]。

参考文献

[1]李林森.音乐治疗的发展概述.北京.时珍国医国药.2010.12期.3325

[2]沈靖.音乐治疗及其相关心理学研究评述.心理科学.2003.26卷.第1期,177

[3]邱鸿钟.《音乐的精神分析》.暨南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6.6-13

[4]高天.《音乐治疗导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88-90

[5]高天.《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1.9.第三章

[6]霍橡南.音乐治疗的临床操作规律.广州.现代临床护理.2010.7.54

[7]张玉美.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的心理效应.中华医学临床研究杂志.2007.2315

[8]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2000.188-200

[9]邱鸿钟.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132-135

[10]BarbaraL.Wheeler.《音乐治疗临床培训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3-156

[11]黄晓莹、黄涛.音乐治疗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4,卷(8):4578-4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