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患儿血浆AT-Ⅲ、DD与PCIS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脓毒症患儿血浆AT-Ⅲ、DD与PCIS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刘增香李文华谢桃

刘增香李文华谢桃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儿科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抗凝酶Ⅲ(AT-Ⅲ)、D-二聚体(DD)与小儿危重评分(PCIS)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PCIS评分分为非危重组(40例)、危重组(28例)、极危重组(22例),并根据患儿预后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69例),分别比较所有患儿在入院24h内检测AT-Ⅲ、DD值,探讨与PCIS相关性。结果: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三组患儿随着病情越重患儿AT-Ⅲ活性越低,DD值越高,三组间各值互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DD与PCIS评分呈明显相关性;死亡组AT-Ⅲ活性和PCI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DD值明显高于存活组,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浆AT-Ⅲ、DD与PCIS呈明显相关性,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脓毒症;血浆抗凝酶Ⅲ;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175-03

小儿脓毒症为多种感染所导致全身炎症反应,随着病情加重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儿生命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1]。研究指出,脓毒症患儿发病与凝血功能具有相关性,临床中可通过检测AT-Ⅲ、DD值反应疾病严重程度[2],为探究脓毒症患儿AT-Ⅲ、DD值与PCIS相关性,笔者进行本次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儿临床资料行回顾新分析,根据PCIS评分分为非危重组40例,评分>80分,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月~13岁,平均(3.4±0.8)岁;危重组28例,评分71~80分,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月~13岁,平均(3.5±0.8)岁;极危重组22例,评分≤70分,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月~14岁,平均(3.6±0.7)岁。并根据患儿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21例,存活组69例。颅内感染11例,肺部感染38例,皮肤感染14例,胃肠感染22例,其它感染5例。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入组标准

(1)所有患儿入院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脓毒症;(2)排除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患儿;(3)排除合并有其它严重疾病患儿;(4)排除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畸形患儿。

1.3方法

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一般临床资料,并统计所有患儿入院24h内检查AT-Ⅲ、DD水平。根据《PCIS评分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急救组)》将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3],比较三组患儿中AT-Ⅲ、DD水平差异。根据患儿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儿AT-Ⅲ、DD及PCIS评分值。

1.4AT-Ⅲ、DD水平检测

所有患儿在入院24h内抽取2ml静脉血置入抗凝管中,采用美国COULTER公司生产ACL-70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进行检测,先将全血离心分离,调节转速为3000r/min,半径10cm,离心15min,分离出血清进行检查。AT-Ⅲ通过发色底物法检测,正常值为75%~122%;DD通过免疫比浊法检测,正常值为<28ng/ml。所有操作由我院检验科经验丰富医师严格按照说明书完成。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AT-Ⅲ、DD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χ2趋势检验)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因素分析

三组患儿中随着病情越危重AT-Ⅲ活性越低,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随着病情越重DD值越高,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三组患儿间AT-Ⅲ、DD水平比较(x-±s)

项目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P值

AT-Ⅲ(%)84.4±12.162.5±11.747.9±9.80.0000

DD(ng/ml)105.3±34.2467.3±98.1998.8±122.70.0000

2.2多因素分析

将AT-Ⅲ、DD两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AT-Ⅲ、DD与PCIS评分呈明显相关性。详见表2。

表2AT-Ⅲ、DD与PCIS相关性分析

项目OR值χ2值P值

AT-Ⅲ8.94548.3201<0.01

DD7.33426.8432<0.01

2.3死亡组与生存组AT-Ⅲ、DD及PCIS评分值比较

死亡组AT-Ⅲ活性和PCI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DD值明显高于存活组,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死亡组与生存组AT-Ⅲ、DD及PCIS评分值比较(x-±s)

组别例数AT-Ⅲ(%)DD(ng/ml)PCIS(分)

死亡组2152.5±14.2987.5±231.562.5±7.8

存活组6976.8±15.2224.1±92.174.1±7.4

t值-6.509522.37916.2119

P值-0.00000.00000.0000

3.讨论

小儿脓毒症为多种感染引起全身自我损伤性疾病,可导致全身炎症紊乱,病理机制为感染发生失控,时空的炎症因子对全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4]。另有研究指出,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可激活凝血系统,引起血管内微循环形成血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为导致患儿死亡重要原因[5]。

AT-Ⅲ为血浆中重要抗凝因子,主要由肝脏分泌,研究表明,AT-Ⅲ抗凝活性占总抗凝酶50%~76%,对维持血液正常粘稠度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具有抗炎作用[6]。小儿脓毒症可增强内源性抗凝系统,减低AT-Ⅲ活性,从而失去对血液正常状态的控制[7]。临床中通过检测AT-Ⅲ水平可间接反应出脓毒症严重程度,作为诊断、治疗重要参考依据[8]。本次研究,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患儿AT-Ⅲ活性随着分级逐步降低,三组间各值相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言之,AT-Ⅲ活性随着PCIS评分降低而降低,说明AT-Ⅲ活性与PCIS评分呈明显相关性,证实AT-Ⅲ活性与脓毒性患儿严重程度呈明显相关,对疾病诊治和预后有重要作用。DD为纤溶酶纤维蛋白的特异性讲解产物,机体凝血功能增强,凝血加强可导致DD产生增多[9]。小儿脓毒症随着病情加重,机体内凝血增强,微血栓生成、纤溶亢进,释放DD随之增高[10]。临床中可通过检查脓毒症患儿体内DD值反应体内凝血发生情况,并能对病情严重程度作出相应判断[11]。研究指出,DD值可反应脓毒症患儿病情与28d死亡率[12]。本次研究,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患儿DD值随着病情加重而明显升高,三组间互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纤溶情况与脓毒症患儿病情呈相关性。本次研究将AT-Ⅲ、DD两个变量同PCIS评分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AT-Ⅲ、DD与PCIS呈明显相关性。PCIS根据脓毒症患儿临床症状、先关实验室检查进行评分,随着分数降低反应病情越危重,AT-Ⅲ、DD水平与PCIS评分呈明显相关性,同时可说明AT-Ⅲ、DD水平可反应脓毒症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本次研究,将死亡患儿和存活患儿进行AT-Ⅲ、DD及PCIS评分比较,得出死亡组AT-Ⅲ活性和PCI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DD值明显高于存活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临床症状越重死亡率越高,临床通过检测AT-Ⅲ、DD值不仅可判定患儿疾病严重程度,还能对患儿预后做出判断。

综上所述,脓毒症患儿AT-Ⅲ、DD水平与PCIS评分呈明显相关性,与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中通过检测AT-Ⅲ、DD水平可对浓度患儿病情及预后作出相应判断,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北京地区PICU脓毒症调查协作组.北京地区两家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486例脓毒症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3):178-183.

[2]钱素云,刘娟.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3):184-187.

[3]齐英征.降钙素原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2):190-193.

[4]齐英征.脓毒症患儿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与小儿危重评分的相关性[J].临床儿科杂志,2014,08(3):224-227.

[5]肖政辉,卢秀兰,刘萍萍等.重症患儿高淀粉酶血症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11(6):620-624.

[6]王斐,缪惠洁,张育才等.危重症患儿血清上皮来源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8):1389-1392.

[7]向国艳,王玉中.12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院内死亡预后评估方程的建立与评价[J].重庆医学,2012,41(7):663-665.

[8]史柳红,王笑秋,钱娟等.血液肿瘤患儿合并脓毒症时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临床意义[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1):56-58.

[9]崔云,张育才,戎群芳等.儿童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液sCD163变化及其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9):653-656.

[10]任晓旭,胡风华,曲东等.儿科急诊危重患儿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5):462-466.

[11]缪红军,葛许华,张琴等.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预测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8):1406-1407,1420.

[12]袁远宏,肖政辉,张慧等.连续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2):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