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自尊心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3

单亲家庭孩子自尊心的培养

王慧

王慧(庆阳市老年保健医院甘肃庆阳745000)

【中图分类号】R3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018-02

【摘要】我国单亲家庭的数量逐年攀升,而家庭又是孩子身心发展中最重要的初级社会生活场所,对孩子的行为、情绪与认知之发展影响甚大。本文通过对单亲家庭孩子的研究分析,以帮助单亲家庭子女能更健康的成长,引导单亲家长树立健康、积极、乐观、自强、自尊的婚姻和教育观念,从而减少单亲家庭对社会整体发展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关键词】单亲家庭影响鼓励对策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家庭教育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对于逐渐增多的单亲孩子和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就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提出思考,呼唤每一位单亲家庭教育者,用您的责任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一、单亲家庭孩子不良心理表现

单亲家庭孩子大多有以下一些不良心理:心里脆弱,胆子小,遇到一些小问题就哭鼻子;或学习不认真,行为习惯很差,经常与老师顶嘴,闹别扭,甚至逃学;或整天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很差;或经常旷课,打游戏机,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打群架等。大概归纳为:

1、沉默不语型:她们(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不顺心,境况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孩子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既不满现状,又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开玩笑、聊天,但是一想到烦恼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孩子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孩子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但是这种类型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独立性强,不过多依赖别人。

2、散漫类:处于无教育和监管能力家庭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

3、霸道类:由祖辈抚养,或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往往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4、脆弱型:这种类型多是女孩子。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倍受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这样的孩子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点的挫折、失败。顺心的时候会开心快乐,如晴天丽日的小鸟;一点不顺心,不能获得满足,便会觉得黑天暗地。与同学的交往中,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很容易就与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觉得自己很可怜,总被人欺负。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

5、渺茫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二、单亲家庭教育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无原则的溺爱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比正常家庭孩子更敏感、更叛逆、更坚强、也更努力。由于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什么事都依孩子,一切由孩子摆布,宁愿让自己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结果造成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往往瞧不起养育他们的父母。

2、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倔强等不良品质,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道路。

3、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的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方法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结果是事事孩子都不能独立,缺乏独立意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自尊心对单亲孩子的重要性

尊重孩子的人格非常重要,家长切忌在外人面前批评和讽刺孩子,孩子难免犯错误,不教育是不行的,但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他知错就改,打骂、训斥、恐吓是强烈的刺激,如果家长不注意教育方式,无形中对不好的行为起了加深的作用。

(一)孩子拥有自尊心的重要性

1、具有高度自尊心的儿童比较活跃,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2、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在与人交往中,他们乐于处在主导地位,而不愿当听众,他们随时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不被别人的挑剔所烦恼。

3、他们往往对世界问题颇感兴趣。

4、他们深信自己的能力,并确信能做好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孩子的自尊心来源于父母和环境的关心和尊重

1、具有高度自尊心孩子的父母不仅要善于帮助孩子建立兴趣、爱好,同时也善于关心、了解孩子的朋友,能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孩子的正常需要能及时给予满足。

2、单亲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一般父母更为严格,他们要求孩子的品行端正、遵守纪律,他们需要用教育的方法,而不是用惩罚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3、在单亲孩子的家庭生活中,父母总是用和蔼的态度,宽厚的方法来纠正孩子遵守家庭生活准则,当孩子的家长有异议时,家长需要认真、严肃的对待。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去保护、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四、如何培养单亲孩子的自尊心

(一)教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在学校中教师可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教师可找这个同学聊一聊,相信贴心的谈话和诚恳的态度定会使孩子体凉别人的痛苦的。班主任应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以便形成正确的舆论,使同学们能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二)密切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的联动机制

日常生活中学校要保持与家长的热线联系,互通学生情况,或定期家访,把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如果遇到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缺乏适当监督,应及时提醒家长,指导他们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当孩子与新组建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或对离异父母怨恨时,要当好协调员,使孩子能体谅出“父母离异是双方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双方毕竟从更大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的无奈选择。

(三)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为使孩子健康成长,学校、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最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辅导。

(四)爱心抚慰,严格教育。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成绩骤然下降时,发动其他老师和成绩好的学生为他们“开小灶”。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者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五)营造充满温馨的集体氛围

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乏,家庭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幼小的心理产生渴望被关怀的心理,班集体中应创造一种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既竞争有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班上各项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使他们提高自信心。

(六)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

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做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这会有利于他们尽快的成熟,如果包办代替太多,唯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单亲孩子经历的挫折比其他孩子多,容易形成比较坚强、倔强、不服输的性格。

加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不管对孩子本人,对家庭,还是对学校,对社会都十分必要。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必须抱着对下一代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绽放出青春的花朵。

参考文献

[1]贾文华.浅谈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防范心理教育[J].教育探索.2001(9),63-64.

[2]郭阳.单亲家庭亲子方程[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234-236.

[3]鲁晓峰.关注来自单亲学生的身心健康.

[4]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