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1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张建强王美莲

山东省昌邑市育秀学校2613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原因,其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教本,一块黑板,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更好地保持注意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其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信息技术的介入,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多媒体教学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协调语文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才能使信息技术有效地辅助语文教学且不会喧宾夺主呢?

一、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可以将只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语文信息,变成图像、动画、声音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的有机集成。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荡的长江、汹涌的泥石流、精美的景泰蓝等等,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选编了叶圣陶先生的《荷花》一文,文章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荷花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荷花没有多少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荷花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课文配乐朗诵课件,学生听着如诗一般美的语言,想象梦一般的画面,仿佛来到了荷花池边,闻到了荷花的清香,看到了千姿百态、亭亭玉立的荷花,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给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中那准确简练而又美得像诗一般的语言,其后再出示录像让学生听读课文,使优美的画面与精美的语句一起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了,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里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二、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突破难点

小学生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一些问题由于客观的局限性只能言传却不能直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他们更深入、更快捷地去掌握它。如:《鸟的天堂》一课,写到了一棵大榕树,这对于北方孩子来说,从未见过,很难想象,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朗诵,会使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境界,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让他们通过视觉上的感知,从而变抽象为直观,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巩固了知识,取得动感、美感、直观、易学的效果。

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有助于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