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64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1

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64例临床分析

李永平

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林业局职工医院153036

摘要:目的:探讨在阑尾炎中应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8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64)应用传统手术进行阑尾切除,研究组(n=64)应用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阑尾炎中应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阑尾炎;小切口;切除术;临床分析;

阑尾炎时临床一类发生率较高的急腹症,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右下腹出现压痛感、反跳痛,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临床经确诊后多选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切口较大,易出现阑尾管道堵塞,细菌入侵切口等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因此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1]。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8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阑尾炎中应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8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在术后经病理证实为阑尾炎;在发病后4小时内入院进行手术;患者对本次研究目的了解,并均同意配合研究。入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64)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在22~48岁,平均年龄(45.2±3.5)岁;观察组(n=64)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在22~50岁,平均年龄(45.8±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的阑尾切除术,指导患者选取仰卧位,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皮肤消毒,均选取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选取合适部位进行开腹,切口大小控制在5~7.5cm,并顺延结肠带找到阑尾所在位置,选用拉钩将手术切口拉开,充分将手术部位暴露,清楚手术视野,并能直视阑尾根部,用阑尾钳将阑尾夹住,在系膜近端进行贯穿式缝合,并于阑尾根部将阑尾结扎,选取顺行或逆行方法将阑尾切除,并对阑尾端进行常规消毒,并包埋与盲肠壁内,逐层将腹膜缝合,手术完成。

研究组:应用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患者选取平卧位,用触诊法确定初步评估手术难易程度,并选取合适的手术切口,对切口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选取硬膜外麻醉,切口范围控制在3.5cm内,将腹肌切开,且腹肌的切口略大于皮肤切口,将腹膜切开后,将腹膜外翻,并固定在护皮巾处,将大网膜推开,顺着结肠带找到阑尾,并用阑尾钳将阑尾夹起,对血管和阑尾系膜结扎,将阑尾切除,用纱布吸收渗液,对阑尾残断进行消毒,而后对手术切口进行清理,术后应用内埋线缝合切口,手术完成后。

1.3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其中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用()来表明计量资料的数据,用χ2检验表明计数资料,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0.05则提示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64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12%;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2.50%,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χ2=8.514,P<0.05)。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时由于细菌侵袭、管腔内堆积部分分泌物等因素,给机体的阑尾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压迫感,影响远侧的血运状况,多数患者的感染能由呼吸道传至阑尾或是有相邻组织感染引入,因此,对阑尾手术需特别注意感染的防范。阑尾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粘连性肠梗阻或出血等。

应用小切口手术切除术,该手术方法具有术中手术切口小,术后患者的病情恢复快,患者术后切口缝合线拆除痛苦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阑尾炎中应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德伟.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