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1

护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

程玲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护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一共收治的30例耐多药肺结核并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的1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的15例患者除了进行必要的常规护理之外,还加以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分别采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变化状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耐多药肺结核合并咯血的患者而言,科学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咯血频率,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且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耐多药肺结核合并咯血;临床疗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256-02

耐多药肺结核合并咯血。临床较为常见,文献报道,耐多药结核病伴咯血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死亡率45%,因此出血致患者窒息是主要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我院以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本研究,并将详细的研究结果做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一共收治的30例肺结核并咳血患者纳入研讨范围,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患者的年龄为28~81岁之间,平均年龄53岁。入院后给予其积极的止血、抗痨以及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肝、肾重大器质性病变者,意识障碍者以及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对照组的15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其年龄为28~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岁;观察组的15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其年龄为41~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加之必要的护理干预。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运用SPSS16.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研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观察组患者的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3.1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的核心主要是增强患者的治疗意识,改变不正确的认知和行为[1]。

3.2行为干预

当患者发生小量咯血的时,应保持卧床休息,且病房内应当维持安静状态。嘱患者取以患侧卧位,从而将血轻轻咯出。出现大咯血时,采取头低足高位,护理人员迅速清除患者口腔、鼻腔的的血块,以维持其呼吸道畅通[2]。告知患者多饮水、避免情绪波动以及呼吸道感染,合理休息。

3.3饮食干预

耐多药肺结核并咯血是一种慢性的消耗性疾病,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消瘦和营养不良。应告知患者饮食治疗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3]。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以不断增强其机体的抵抗力,同时嘱其食奶类食品应一小时方可吃药,以免降低药效[4]。如果患者有烟酒嗜好,嘱咐患者家属督促患者戒烟、戒酒。患者在大咯血的时候应该禁食,待咳血停止后进食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总结肺结核而言之,咯血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研究的结果显示,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并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凤杰.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27.

[2]许加芹.关于肺结核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7):168.

[3]佟颖梅.肺结核并大咯血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649-650.

[4]徐桂香.健康教育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0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