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左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左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次登罗布

次登罗布(西藏军区总医院心内科西藏拉萨850000)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高原栓塞胆固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硬化闭塞性

【中图分类号】R59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295-02

在临床工作中会遇见许多下肢动脉血栓疾病的病人,往往只注重治疗过程,未重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血液粘稠为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左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例病例分析报告。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4岁。因左下肢肿痛5天余入院。5天前,因病久卧床后左下肢出现肿痛,开始表现为胫前水肿,按压无明显凹陷性,呈进行性加重,逐渐向大腿根部及足背等处蔓延,并出现皮肤颜色发红、疼痛,皮温减退,行走困难,尤以夜间明显;并伴有心慌、乏力等症状,此后患肢疼痛逐渐加重,皮肤颜色逐渐变深,皮温逐渐减低、较健侧明显萎缩;患者既往有高血压2级(高危组)、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肺部感染等病史;为求诊治急到我院。入院查体:血压140/105mmHg。多血貌,心肺无特殊,左下肢明显萎缩,皮肤颜色变深、温度偏低,触之质地较硬,有触痛,活动障碍,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入院后查血白细胞5.4×109/L,红细胞8.9×1012/L,血红220g/L,红细胞压积0.69,血小板11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1×109/L。尿常规:潜血300Ery/ul,尿蛋白1.0g/L,凝血国际比值1.08,凝血时间无明显延长;双下肢血管彩超示:左下肢动脉栓塞可能,右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并小腿段动脉管腔狭窄,双侧股浅静脉中下段、腘静脉、胫腓静脉干、胫后静脉血栓形成;初步诊断: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左下肢动脉血栓形成。一直反复予以曲麻多、杜冷丁等镇痛、保护胃粘膜、控制血压处理,并予以尿激酶30万单位1/日溶栓治疗,依诺肝素4000u皮下注射2/日,华法林钠片1.25mg口服1/日抗凝治疗。4d后在局麻下行左下肢动脉造影及导管溶栓术,造影显示:左髂总动脉完全性闭塞,腹主动脉向左侧方向有小动脉侧支循环,尿激酶30wu经导管溶栓,再次造影仍未见左髂总动脉,导丝未能通过闭塞的血管。沿原路退出导管。术后予以同前抗凝、溶栓处理,但疼痛症状仍未好转,左下肢萎缩明显,皮肤颜色加深更加明显,患者要求到内地有条件医院进一步行血管外科治疗,签字后出院,6天后在华西医院行截去患肢处理,并安装假肢功能锻炼;现继续华法林钠抗凝预防治疗,能行走,国际比值监测达标。治疗随访中。

2、讨论

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高原(大多在海拔3000米以上)低氧引起的红细胞过度代偿性增生(即红细胞增生过度)的一种慢性高原病与同海拔高度的健康人相比,高红症病人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显著增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并伴有多血症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病理改变为各脏器及组织充血,血流淤滞及缺氧损害。此病多见于高原移居人群,少见于高原世居人群,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病例少见。故易并发血栓性疾病。血栓最常见于四肢、肠系膜、脑、冠状动脉,其中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占全部血栓的14.2%。年龄大于60岁、细菌感染、动脉粥样硬化及长期久卧久坐是血栓常见的危险因素。本例有明确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肺部感染、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且患者64岁、职业为寺庙僧人长期有久卧久坐习惯。但并未对诸多危险因素予以重视,以致5天前左髂总动脉完全性闭塞,对动脉溶栓、抗凝,介入溶栓或外科取栓治疗无效。针对此类患者1、需加强教育引导,避免久卧久坐、高脂、高盐饮食、吸烟等不良习惯,定期随访体检观察;2、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人需注意这方面的专科治疗,如在高原地区呼吸功能锻炼、减少劳动强度、氧疗、血液稀释疗法、药物治疗、中医中药及抗凝治疗,必要时请高山科会诊,以免血流淤滞,引起血栓;3、患者经造影提示:左下肢左髂总动脉大面积血栓形成,导管消融无效,需及时到有条件医院行血管外科手术治疗,以免贻误病情,以至于左下肢坏死、坏疽,最后只能行截肢处理。

参考文献

[1]郝达军,戴振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心肌梗死、脑梗死及无脉症[J].临床误诊误治。2008.2l(4)00

[2]王书箱,孔令恩。徐桂绚,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急性王书箱,例[J].华北国防医药,2007,19

[3]高钰琪、李素志高原疾病学

[4]研究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9,12(1)

[5]虞飞燕.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血栓事件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lO,15(1):28.3[J].(收稿时间:2011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