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输氧装置消毒灭菌是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注重输氧装置消毒灭菌是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

邱月香苏京华谢晓琴郑奀梅郑红丽(上饶县人民

【关键词】输氧装置灭菌消毒预防院感措施监测合格率

氧疗是对任何原因引起缺氧患者,给予适当浓度的氧气吸入,以维持器官及组织的氧供应,保持有氧代谢的进行[1]。抢救病人生命首要的、最关键的救治措施之一是输氧,而氧疗手段也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途径,如输氧装置包括湿化瓶、湿化水、输氧鼻导管等染菌,不做到每人次每24小时更换或消毒不彻底,可将病原菌从一个病人带至另一个,引起病房内的传播[2]。注重对输氧装置的消毒与管理,是本院强化实施的院感制度和重要措施。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取材于历年输氧装置微生物学监测结果的数据统计。

1.2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输氧过程的院感管理。

1.2.1输氧器材改进连接氧气筒和中心输氧流量表的管道,直接改用一次性加长鼻导管,废除原来使用的橡胶管,避免其使用后污染,难以达到消毒效果之弊端;氧气湿化水用注射用水或沸腾5分钟以上的凉开水。

1.2.2制度的落实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院感管理制度和措施,并强化执行。每天对氧气筒、病房输氧中心进行清洁抹擦,执行输氧前,责任护士必须洗手或进行手的消毒,使用经过消毒的氧气流量表、湿化瓶、无菌湿化水、一次性输氧导管。给氧前,对流量表插孔部位进行清洁、消毒。使用后氧气湿化瓶、湿化水、鼻导管每人次每24小时更换,换下的流量表用含氯剂抹擦,湿化瓶清洗污垢后,置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中浸泡2小时以上。高效消毒完毕,戴一次性无菌手套,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湿化瓶,新鲜凉开水内外冲洗后,倒立放入经高压灭菌的储槽内备用。用凉开水作为湿化水时,应当天新鲜凉开水,因凉开水抗菌性差,存放后容易滋生细菌。故实行科室用电壶自烧开水,并沸腾5分钟以上,盛装凉开水容器,用带有壶嘴盖的不锈钢小水壶,且必须经高压灭菌。每壶水贴上时间标签,做到凉开水及水壶按时更换。

1.2.3监督检查监控小组每天负责监督本科室灭菌、消毒隔离工作的执行,院感管理科定期或不定期下科室进行监督、检查,直接向病人访问、了解输氧器材和湿化水是否更换,查看护士输氧过程和使用的器材是否符合灭菌和消毒要求[3]。

1.2.4卫生学监测用微生物学监测手段,衡量科室消毒、灭菌质量,调查、监测院感因素。由院感管理科执行微生物学监测,采取不事先通知,于监测日上午,在科室已常规完成输氧装置消毒、更换的时间段,对正在或有待输氧的器材随机采样。备齐采样用品:一次性注射器、灭菌生理盐水、灭菌营养肉汤、自制、经灭菌的长杆棉签和25平方厘米空心方格铝片板、酒精灯等。采样方法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执行[4]。

1.2.4.1抽取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水1毫升;抽检干燥保存的湿化瓶,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涂擦湿化瓶内壁,或用10ml灭菌生理盐水荡洗湿化瓶内腔,取其洗脱液1ml;采流量表、输氧中心表面100平方厘米;对氧气湿化内管涂抹采样,剪取棉头部分于5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内。

1.2.4.2为观察氧气带菌情况,采集流经使用24小时后湿化的氧气。在病人病情稳定允许的情况下,暂停输氧几分钟,用酒精火焰(远离氧气的位置),对灭菌生理盐水试管外口边缘烧灼,用碘伏消毒鼻导管三遍,或更换一次性鼻导管,开启氧气流量6升左右,将导管鼻塞置于5毫升灭菌生理盐水试管内,对着冲氧气5分钟,震荡后取1毫升注入琼脂平皿作培养,

1.2.4.3为了解未开展院感管理前,氧气湿化水染菌情况,有意识进行试验监测。将病人使用后的整套输氧装置用灭菌布袋封存,分别放置三天、一周和两周,在相应的时间段抽取氧气湿化水,采集流经该湿化水的氧气。目的是用监测结果作为教育素材和进行院感科学研究。

1.2.5细菌分离对氧气湿化水进行菌落计数外,在疑似院感病例与输氧染菌有关时,或进行目标性监测,对湿化水进行细菌分离,用细菌学证实医院感染与医源性因素有关的科学实例教育医务人员。

1.2.6质量控制标准参照卫生部关于环境类别菌落标准。氧气湿化瓶、内管达到高水平消毒,样品无菌生长率达99%;使用前的湿化水为无菌,使用后24小时湿化水参照使用中的消毒液100cfu/ml的标准,或根据本院长期监测的本底数据(平均菌落数在70cfu/ml)作为质量控制;输氧物表细菌数≤5cfu/cm2。

1.2.7院感病例监测对未开展院感管理的1993年档案病历采取回顾性监测,强化院感管理的2007年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结合的监测方法,对内科输氧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进行调查。

2结果

2.1细菌学监测合格率2002~2007年对输氧装置微生物学监测数据,按时间顺序分成前三年为A组,后三年为B组,分别进行统计对照。结果显示:B组各项监测合格率比A组高4.38到12.24个百分点,总合格率提高7.77%。见表一

表一输氧装置微生物学监测结果统计表

件数与合格率使用前使用后氧气湿氧气未使用的使用湿输氧

湿化水湿化水化内管湿化瓶湿化氧气化氧气物表

A组件数8617570108203646

A组合格率%81.4077.7168.5781.488580.5582.61

B组件数581063292274539

B组合格率%87.9384.9178.1388.0488.8986.6789.74

B比A组提高合格率%9.498.4812.247.454.387.067.95

2.2湿化水培养结果未使用的湿化水99%无菌,常规使用24小时的湿化水,其平均菌落数为69.28cfu/ml。氧气通过湿化水带出的细菌,其平均菌落数为0.3cfu/ml。试验监测放置多天湿化水标本12份,每份标本菌落数均大于500cfu/ml,无法计数,随着放置时间的推移,细菌量在增加。氧气流经陈置湿化水所带出的菌落数平均为2.6cfu/ml。

2.3细菌分离结果氧气湿化器材细菌分离标本28份,生长主要致病菌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亚特兰大摩拉氏菌等。从某些院内肺部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分离出的菌种,与使用湿化器材细菌种类相同。

2.5院内呼吸道感染内科住院输氧病人,发生院内呼吸道的感染率,2008年比1993年下降39.52%。见表二

表二内科输氧患者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数据统计表

年度输氧病人总数住院超过48小时数呼吸道感染数感染率%

1993年1251201512.50

2008年181172137.56

3讨论

3.1院感管理的重要性笔者从事临床护理,经历了未开展医院感染管理时期,医护人员院感意识薄弱,流量表很少清洁消毒;湿化瓶和水不是每人次更换或消毒,上一个病人使用后,只更换鼻导管,而直接用于下一个病人,在病人中交叉使用。开展院感管理后,通过院感病例监测和感染相关因素等分析、研究,证明院内呼吸道感染与输氧装置染菌有关。病人呼吸道存在的正常菌群或致病菌,通过呼吸通气污染输氧鼻导管,上行至湿化瓶,造成氧气通道的染菌;如使用的湿化水不是无菌水,或湿化器材未及时更换,细菌在湿化水中成倍生长繁殖,通过湿化氧气带出输入病人呼吸道,使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本院通过规范的管理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输氧装置消毒合格率显著提高,最大程度消除或遏制输氧途径的院感因素,使输氧患者医院呼吸道感染率,由1993年12.50%降至2007年的7.56%。

3.2保证感控质量措施更新院感知识、转变理念、改进院感管理方法,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目标性、前瞻性监测和院感监督检查上,实行针对性和重点性微生物学监测,发现问题除直接向科室提出改进意见外,及时将监测、监督、检查资料作汇总、分析、双向反馈。以院感监测、监督、检查的实际内容作为教材,对全员进行院感知识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和管理的积极性;对病人进行输氧治疗过程中,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的清洁、消毒、灭菌,这些强化管理手段,是保证感控质量、预防或杜绝输氧途径而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沈邦干,熊本京等主编.临床急诊医学.急诊医学概论,基本急救技术,8-11.

[2]王爱霞.医院内感染.见:方圻,朱元珏等主编.现代内科学,592-596.

[3]刘坤,韩燕茹,武迎宏等.北京地区17所奥运定点医院呼吸机清洗消毒现状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第7期,977-979.

[4]刘胜文,陈世平等主编.现代医院感染管理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32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