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早期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邹秋容

湖南省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湖南湘西416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肝占位患者,回顾性分析早期肝癌应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肝细胞癌33例,肝转移癌29例,肝血管瘤28例。结果:在动脉期,肝细胞癌多表现为高密度强化,高于肝转移癌,在平衡期、静脉期,肝细胞癌多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较肝血管瘤、肝转移癌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早期肝癌患者,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为疾病诊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

早期肝癌缺乏明显的体征,临床症状不典型,导致早期肝癌检出率相对较低,早期确诊早期肝癌,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对提高存活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1]。16排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在早期肝癌诊断中广泛应用。因肝脏占位血供不同,肝脏占位患者注射造影剂后,在平衡期、动脉期、静脉期进行扫描和影像学分析,可提高早期肝癌检出率[2]。本文收集了90例肝占位患者资料,分析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特点,旨在提高早期肝癌检出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从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肝占位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进行分析,其中33例肝细胞癌,29例肝转移癌,28例肝血管瘤,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且病变直径<3cm。肝细胞癌患者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35岁-68岁,平均年龄(49.81±2.35)岁。肝转移癌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8岁-70岁,平均年龄(50.08±2.39)岁。肝血管瘤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30岁-69岁,平均年龄(49.23±2.30)岁。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可比性较高(P>0.05)。

1.2方法

仪器为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参数:电流160mAs,电压120kv,床进24mm或36mm,准直0.75mm或0.50mm,从隔顶至肝下缘扫描,层厚1mm。叮嘱患者CT增强扫描前4-6h禁食禁饮,进行碘过敏反应试验,阴性者检查前30min,给予400ml、2%泛影葡胺口服,在检查床上再给予400ml口服。协助患者选取仰卧位,扫一张定位片,定位出肝脏上缘和下缘。将100ml造影剂经高压注射器从臂静脉给药,注药速度为30ml/s,共进行3次螺旋扫描。结束扫描后,高度可疑的肝血管瘤患者,延迟5-10min扫描。后期对3次螺旋扫描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1.3统计与分析[3]

此研究所得数据均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26.0)中处理和分析,研究内出现的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由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运用(z±s)形式描述,由方差检验,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增强CT动脉期影像学特征

在动脉期,33例肝细胞癌中,26例(78.79%)表现为高密度强化,5例(15.15%)表现为低密度强化,2例(6.06%)表现为边缘结节点状或环形强化。29例肝转移癌中,22例(75.86%)表现为低密度及边缘环形强化,7例(24.14%)表现为高密度强化。28例肝血管瘤中,26例(92.86%)表现为血管密度和边缘高密度强化,2例(7.14%)表现为不规则高密度强化。肝细胞癌出现高密度强化率较肝转移癌明显提高(X2=59.7838,P=0.0000)。

2.2增强CT静脉期影像学特征

33例肝细胞癌中,24例(72.73%)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4例(12.12%)表现为高密度强化,5例(15.15%)表现为等密度强化。29例肝转移癌中,10例(34.48%)表现为等密度强化,19例(65.52%)表现为低密度和边缘环形强化;28例肝血管瘤中,26例(92.86%)表现为血管高密度强化,2例(7.14%)表现为不规则高密度强化。肝细胞癌出现低密度无强化率较肝转移癌、肝血管瘤显著提高(P=0.0000)。

2.3增强CT平衡期影像学特征

33例肝细胞瘤中,28例(84.85%)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5例(15.15%)例表现为混合低密度强化;29例肝转移癌中,4例(13.79%)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25例(86.21%)表现为环形低密度强化:28例肝血管瘤中,22例(78.57%)表现为等密度强化,6例(21.43%)表现为高密度强化。肝细胞癌出现低密度无强化率均高于肝转移癌、肝血管瘤(P=0.0000)。

3讨论

在临床诊断中,早期肝癌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当其出现明显症状时,多数已发展至中晚期,影响病情治疗,预后较差。因此强化早期肝癌的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肝脏由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以门静脉为主,占总共血的70%,门静脉血液进入肝脏前,会在脾、胃肠道循环20s,造影剂注入后,肝实质增强过程包括3期,分别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4]。对于肝脏恶性肿瘤来讲,主要由肝动脉系统供血,肝的海绵状血管瘤包括血窦及扩张的血管,可见在供血方面,肝组织和肝肿瘤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学者采用16排螺旋CT在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进行扫描,发现注药后3个时期螺旋扫描图像存在差异,故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和鉴别肝占位,可有效提高早期肝癌检出率[5]。

在此研究中,将100ml造影剂在30-40s内完全注入患者体内,可保证造影剂注入量与速度。所应用的16排螺旋CT扫描,可以在20s内对全肝进行连续扫描和容积数据采集,患者一次屏气完成扫描和采样,减少漏诊事件,同时客观地显示肝脏占位病变特征,对肝癌

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将扫描获得的体积数据,做任意层厚的图像重建,将准直器宽度设置为0.75mm或0.50mm,可获得更多扫描数据,对微小病灶的诊断意义重大。

研究结果显示,肝细胞癌在动脉期多表现为高密度强化,在静脉期和平衡期,多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与肝血管瘤、肝转移癌具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获得各期影像学特征,为早期肝癌的诊断和鉴别提供诊断信息。针对彩超、B超无法明碹的肝脏占位病变,可直接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早期确诊和积极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司徒祖超.张广源.陈峥等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89例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6,18(1):60-61

[2]夏广明.郭敬深.陈锦灿等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5(2):166-169

[3]刘桂安.陈思羽.赵师仲.等.早期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6.12(1):46-49.

[4]王定君.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7,03(4):203-203.

[5]刘建国.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癌的供血方式的分析意义[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1(4):2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