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基础上的互助式养老模式探讨

/ 2

辨证基础上的互助式养老模式探讨

隆一凡1潘晓彦2(通讯作者)邱华丽

隆一凡1潘晓彦2(通讯作者)邱华丽

(1.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湖南长沙410208)

(2.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摘要】目的:探讨对社区老年人实施辨证后再开展互助式养老,研究缓解养老压力的养老模式。方法:对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辨证评估后,对日常生活能力较好的社区老年人实施互助式养老模式,调查此模式实施前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结果:辨证基础上的互助式养老模式实施前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辨证基础上的互助式养老模式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方式可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养老模式;辨证;互助

【中图分类号】R59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836-01

中国是世界上总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社区养老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可或缺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探索适合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模式是缓解当前养老问题所面临的必然课题,互助式养老就是其中之一,即政府支持、多方参与、依托社区、民间操作,形成以老年人自愿结合、互助养老、互相帮助的互助式养老模式。我们在辨证基础上再开展互助式养老模式,结果较好,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社区中年满60岁以上且通过Katz日常生活功能指数评价量表评估为“良”、“中”等的老年人为调查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某社区老年人进行社区老年人Katz日常生活功能指数评价量表的问卷调查,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

1.2.22012年8月,辨证后实施互助式养老模式辨证一词来源于中医,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将中医的辨证运用于评估社区老年人的当前养老现状、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分析其原因,然后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及其发展变化制定、实施不同的养老方案,即为辨证基础上的养老模式。Katz日常生活功能指数评价量表评估为“良”、“中”且愿意参与的老年人实施互助式养老方案,即安排日常生活功能良好的老年人照顾日常生活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或目前生活功能良好的老年人照顾目前生活功能差的老年人,通过健康老年人照顾患病老年人、低龄老年可以向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的方式来构建互助养老模式,由被照顾者向照顾者支付一定的报酬。同时,问卷调查实施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1.2.32013年5月-2013年6月,实施后再次调查。对参与社区互助式养老模式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辨证后实施互助式养老模式的生活满意度资料。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生活满意度采用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一般资料辨证后实施互助式养老模式前发放Katz指数问卷244份,有效回收196份,有效回收率80.3%,其中日常生活功能评价为“良”“中”的分别为90名和68名,这158名老年人中有150名愿意参与互助式养老。对这150名老年人实施辨证养老模式前后均发放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实施辨证养老模式前有效回收为142份,有效回收率94.7%,实施辨证养老模式后有效回收为137份,有效回收率91.3%。

2.2社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辨证基础上的互助式养老模式实施前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0.01),结果见表1。

注:实施前后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社区当前养老体系暴露诸多弊端和不足

3.1.1社区养老组织行政化社区养老组织体系过于行政化,不利于社区养老服务向制度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社区管理过于行政化,社区受助对象过分依赖政府,政府背上沉重的社会福利包袱,造成社会和政府之间关系不平衡。

3.1.2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单一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志愿者队伍普遍缺乏,甚至有的社区没有志愿者队伍,缺乏公众支持基础;养护员的素质不高;社区养老活动经费不足;社区服务面狭窄,许多服务设施也只适用于低龄和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使用,应急呼叫系统设备不足。

3.2辨证基础上的互助式养老模式可行性高

社区养老可以使老年人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和比较熟悉的人相处,具有地缘上的亲切感、归属感。社区辨证后再互助式养老,考虑了社区老年人能力的情况下再实施的养老方案,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为的意愿,也使互助式养老模式更具可行性。

3.3能够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

现实生活中,考虑到老年人健康时可以照顾别人,而疾病时需要他人照顾,辨证基础上的互助式养老模式拟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较好的老年人照顾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劳动力资源,实现老有所为。

参考文献:

[1]任素雅.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9.

[2]魏瑞雪.青岛市四方区——创建互助养老新模式[J].社会福利,2008,(2):17-18.

[3]潘晓彦.康复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3:48-49.

[4]侯蔚蔚,王玉环,冯雅楠,等.居家非正式照护者与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115-1118.

基金项目:

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430S00004/2012-61539);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特色技术重点研究室项目

通讯作者:

潘晓彦女,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沙市含浦科技园区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中医护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