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应用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全面护理应用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苏琪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二区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脑出血(cerebral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应用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内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护理效果;护理模式

脑出血临床又称之为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多见的脑血管类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脑部毛细血管或者动、静脉出现破裂,病发后致残率与致死率均非常高,对患者的生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危害。当前临床上多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若在围手术期内对患者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其他并发症,降低手术的预后效果,因此,于围手术期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关键。本文主要就全面护理应用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在中心医院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3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脑出血量均>30ml,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男10例,女9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62.11±10.38)岁。观察组男12例,女7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63.18±10.4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具体为:严密观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适当对其头部实施降温处理,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观察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内实施全面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①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给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相关知识,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提升患者治依从性。②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确保患者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如果患者颅内压较高,取20%甘露醇注射液125~250ml快速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③准备好急救需要的药品与设备,以便突发情况时及时取用。

1.2.2术后护理

①手术后,时刻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神志、瞳孔、四肢肌力、肌张力、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等指标改善情况。患者清醒后,可先饮20~50ml水后无不适可逐渐过度至普食。观察患者受到物理刺激后的反应,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脑危象早期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即采用对应的抢救措施。早期卧床休息,且将床头上抬15~30°,头部偏往一侧,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防误吸。如患者外出检查,暂时关闭引流管,以防反流导致颅内感染。护理人员需严格遵照医嘱采用脱水剂或者降压药对患者颅内压进行控制,血压保持为120~150mmHg,对液体摄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平稳降低颅内压。②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补液治疗,剂量为1500~2000ml/d;对脑血肿患者实施持续低位的引流治疗,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质,防止引流过度导致的颅低压。避免引发患者颅内压升高因素,如尿潴留、气道不畅及剧烈咳嗽等。确保患者引流管保持畅通,避免发生折叠、成角以及受压等问题,若引流管被血凝块堵塞,及时使用尿激酶溶栓,整个过程必须严格实施无菌操作,以免引发患者逆行感染。③若患者消化道出血,立即提醒患者禁食,给予患者生理盐水20ml加凝血酶2000U观察止血效果,必要时送内镜室行胃镜下止血。避免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使用止咳化痰药,加用机械辅助排痰技术,按需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误吸;定时帮助翻身叩背,保持皮肤干燥、清洁。④护理人员实施相关的护理操作时,尽量确保各项工作同一时段进行,以便保持患者情绪和血压平稳,保持排便畅通。对于无法下床活动者,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患者活动肢体,以免患者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对于可下床活动者,鼓励患者做适量运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偏瘫患者向其举例说明成功案例,增强自信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护理后,患者日常生活可以完全自理,无需他人帮助,可正常工作;有效:患者自理能力大部分恢复,少数事件需专人监护,能在轮椅辅助下至地面活动;无效:患者无任何生活能力,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疗效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68.4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发生泌

尿系统感染4例,颅内感染者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神经外科比较多见和频发的一种危重症,致残率、致死率非常高,当前临床上多运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治疗,通过解除患者脑血肿对其脑组织的压迫,缓解患者的脑血肿症状,改善血肿分解物对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造成的损伤,进而达到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的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内,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可有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兴月.微创颅内血肿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差异分析.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