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注重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素养

徐丽霞

(常熟市滨江实验中学215513)

摘要:阅读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个人前途的大事。学校是传播和创新知识的基地,也是读书学习的场所。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进而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塑造学生理想人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学生;素养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书声琅琅乃学校之本色,读书求知乃学生之根本,教学生读书乃教师之责任。

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诵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是读文解义、读文悟情的过程,是关乎学生情感素养的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活动,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关爱每一位学生,培养情感基础

论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一位诗人说过“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学是以对学生的关爱为基础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只有把教师冷峻的说教变成亲切的指导,把教师严厉的批评变成真挚的鼓励,教学中才能形成浓厚的感情底蕴。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潜能。惟其如此,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在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让学生的灵性尽情舒展。

二、形象生动的语言,营造情感氛围

运用直观的形象、绘声绘色的语言,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让美好的情感淙淙地流进学生的心田。师生在充满情趣的语境中实现情感、思维、精神的交流。如教学《绝句》这首古诗,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美,并围绕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描述道:“诗人杜甫客居草堂,生活贫困,可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诗人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的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还看见高高的西岭山上有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还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那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此时此刻,草堂周围的景色是多么美啊!”这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以舒缓的语调、充沛的感情讲出来,仿佛为学生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深深感染了学生,使学生进入了这首古诗的意境,从而体会了诗人的愉悦心情。

三、创设课堂的情境,激发情感动机

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能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引发情感动机。如教《紫藤萝瀑布》一文,通过找句子、谈感受、看视频、品读等方式,引领学生一次次深入文本,领略到大瀑布的壮观。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发其情感。通过PPT直观的手段观看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图片,给学生带来亲临其境的感觉。再通过有感情朗读和对文本的感悟,体会到昔日大瀑布的雄奇与壮观,所以游人如织,流连忘返。再感知现在大瀑布的苟延残喘,主要通过对比图片朗读文段来感悟。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大瀑布逐渐消失的原因。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课中加强指导学生朗读文本,深刻地感悟到瀑布的变化,内心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感同身受。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

四、有感情朗读感悟,激发情感共鸣

有感情地朗读,能准确地传情达意,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如教《匆匆》一课,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朱自清先生说,“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此篇散文最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语言的优美,二是其情感的浓厚。在课堂上,我配以舒缓的乐曲把课文朗诵了一遍,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油然赞叹文章的语言之美。我适时引导学生动情地读,琅琅书声,积淀深厚感情,富有个性地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倾听作者的无奈,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意境。我模拟中央台的“朗读者”节目,在班里开展了一次“朗读者”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内心情感读文体验,学生们都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上台表演,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既积累了语言,又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倾听了作者对人时间匆匆而去的焦灼不安、仿佛无奈、伤感……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达成与作者的共鸣。明晰时间匆匆流逝不复返,立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活书应当成为当代学校人的一种人生追求、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行为习惯。

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进而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塑造学生理想人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作者简介:徐丽霞(1966.6—),女,江苏常熟人,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常熟市滨江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30年,主要研究学生的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