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专项处方点评及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专项处方点评及干预

田闯杨买仙赵德斌

田闯杨买仙赵德斌(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661199)

【摘要】目的通过专项处方点评,分析、干预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使用。方法统计分析2014年1-12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使用数据,对8月100张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处方进行分析、干预。结果单磷酸阿糖腺苷干预前儿科用量大、使用不合理,干预后得到有效控制和合理使用。结论专项处方点评及干预能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专项处方点评干预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354-02

我院使用的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山西天丰世保扶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4023)是抗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药,能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抑制病毒DNA合成。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

在处方点评工作中发现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有较多不合理用药情况,我们通过处方专项点评,分析了滥用和不合理现象,反馈并行政干预后有效控制了其不合理使用。

一、查询资料

(1)虽有临床研究显示该药适于治疗小儿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病毒性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小儿病毒性肝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等[1][2];但更权威的资料表明,单磷酸阿糖腺苷无法证明对于RNA病毒感染的有效性,仅仅对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乙肝病毒有效,其对疱疹病毒的疗效并不优于阿昔洛韦[3][4]。

(2)其不良作用较多,大剂量应用可有发热、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及下肢肌肉强直的肌病综合征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出现较高的神经毒性,不宜随便应用。

(3)美国已禁用本药的注射制剂[4],2009年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拟淘汰其使用,理由为“毒性大,美国已禁用注射剂,临床为阿昔洛韦替代”。虽然该药仍在临床使用,但药品说明书中其“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等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该药禁忌项目、儿童用药和老年用药方面的研究资料尚不明确”。

二、调查资料与方法

1.使用药物数据分析:

经统计我院使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科室基本为儿科,统计2014年1至12月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单磷酸阿糖腺苷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见表1。

表1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1g儿科使用情况统计

由表1可知,在9月整治前使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科室基本为儿科,且在9月整治前使用金额较高,比例较大,特别是门诊更突出(占儿科使用药物总金额9.26%)。

2.单磷酸阿糖腺苷专项处方点评

通过随机抽查2014年8月开具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儿科门诊处方100张,统计分析,见表2、表3。

表2使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处方基本情况统计

由表2可知,

(1)儿科使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患者年龄偏小(平均2.24岁),据单磷酸阿糖腺苷说明书中【儿童用药】尚不清楚,可见该药在儿童用药方面研究较少或不良反应较粗略,因此如无明确适应症的情况下,较多使用该药,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2)使用中平均滴速18.74gtt/min;平均剂量6.1mg/kg,在5-10mg/kg范围内;使用频次均为1次/日;疗程为1.19天;其溶媒合理,药品单独一组输注;用法用量符合说明书规定;该药金额占处方总金额的47.4%。

(3)从临床诊断与用药相符性分析:抽查的100张处方中,仅有2张处方基本符合适应症。

有85张处方诊断为上下呼吸道感染,上、下呼吸道感染多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RNA病毒,单磷酸阿糖腺苷针对DNA病毒发挥作用,对于此类病毒几乎不起作用。

另有13张处方诊断为消化系统感染、耳鼻喉科感染、皮肤荨麻疹等,是否适宜用该药,需进一步明细诊断;有3张处方联合使用了利巴韦林注射液组(使用炎琥宁和抗生素的未统计),两药均为抗病毒药,但利巴韦林主要针对RNA病毒,而单磷酸阿糖腺苷主要针对DNA病毒。在使用两药前,须明确感染病毒类别择其一而用,其副作用大,合用易加大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三、小结

1.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主要集中在我院儿科使用,且门诊使用较多;

2.从调查处方来看,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相符性较突出;

3.该药不良反应较多,且对儿童用药研究资料较少,儿童广泛使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四、建议及成效

1.临床在使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时应清晰了解药物信息,根据临床诊断,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用药;

2.从药物安全角度和不良反应方面考虑,在应用于儿童时更应谨慎,并权衡利弊使用;

3.不重复使用相同作用类药物;

4.通过分析反馈和行政干预,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儿科通过9月份的专项整治活动,后续已经大幅减少了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使用,且使用已经趋于合理。把专项处方点评及干预落到实处,能够较好地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何连香.单磷酸阿糖腺苷儿科应用综述[J].医药前沿,2012,21(7):327-328.

[2]向薇.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痰热清治疗病毒性感染相关疾病140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91,92.

[3]欧银燕.关于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适应症的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12):166.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等.新编药物学(第1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