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浅析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傅建湘

江西九江实验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评价教学的好坏只以学生的成绩为参考数据,当下,按照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评价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是以三维的教学目标为参考数据。也就是说,除了要分析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实用能力和情感发展之外,还需要着眼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应对措施

前言

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也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比如社会环境浮躁功利、贫富差距拉大,家庭问题剧增,学校教育偏执等,这些变化就会影响到青少年和幼儿,特别是初中生,对它们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心理上,另外加上初中生社会阅历浅,依赖性较强,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采用很好的方法去排解,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本文中,笔者结合一定的实践调查和心理学理论,探究了新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希望能对初中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正确认知,巧用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出一方面生活在象牙塔,一方面又要涉入社会,象牙塔中的理想与社会给予的现实往往存在激烈的矛盾,这种矛盾就会造成初中生心理负担重,也会产生心理的矛盾,使得他们充满迷茫和矛盾。而在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很多的初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即使开展了心理辅导课程,由于教学流于形式,也造成学生兴趣淡薄,使得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为此,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初中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来说,目前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缺乏,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创新风格和探究意识,多数教师为了取得所谓的“好成绩”,仍然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的考虑到心理学教学的内容变化和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初中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还是沿用以往应试教育的思维,主要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基本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几乎也没有互动的环节和交流的内容。初中生心理辅导课程包含的内容也较为广泛,每一堂课都不是纯理论的授课,而是需要让学生掌握既定心理学知识,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应付相应的实际问题。在初中生心理辅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定位,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学习的管理者、协调者与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这样绝对比教师的满堂灌和灌输教育效果来得快,来得深刻。教学应该突出“教”,重在“学”,教师的教只是手段和途径,学生的“学”才是目的,教学的最终归宿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知识熏陶的基础上有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上能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二、关注学情,引导学生积极乐观

在陶行知的教育观点中,他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最根本的也就是服务于个人。在他的观点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受教育者才是教育的主人。就如他所说的“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一样,在教学中,学生是受教育者,同时他们也可以是教育者。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为此,在初中生心理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注重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让教育服务于每一个人。首先,教师要树立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意义上的主人。为此,学生学习状态就需要这个组织者的时刻关注,进而时刻调整引导的方向,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小主人”都能找到掌握知识的途径。其次,教师还要改变自己是知识的权威的观念,树立知识无止境,坚持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不要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答案看做是挑战自己权威的不敬,相反应该把那些“不合群”的语言看做是发掘知识,或者说是强化和深入知识的钥匙。这样不仅可以拓宽自己和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而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进而从根本上实现教育服务于每一个人的目的。最后,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三、以身示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应用到教育中极为合适,教育工作者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在老师那耳濡目染,所以老师的品行和心理健康素质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较为繁琐,牵扯的工作也较多,与常规的课堂教学相比,呈现出动态化、实践性、生成性、综合性等特征,管理难度有所提升,所以这样活动的开展难度系数较大。但是往往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负责的老师精心组织、精心安排,活动的精彩与否,流畅与否学生都有自己的评价,在活动中老师的表现也会被学生拿来品头论足。其实,初中生极为崇拜和尊敬的人多数都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的时候会品头论足,甚至会模仿。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老师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抖擞的精神,每天都是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学生自然会受到老师的感染,也会保持乐观豁达的心理,自然就会拥有良好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标准。

毋庸置疑,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有来自家庭的、学校教育的、社会的。为此,在初中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应该正视问题的存在,并且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引导,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调整学生的心态,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初中生的健康发展,落实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黄颖雪.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6(15)

[2]郑培娜.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