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演变与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演变与优化

王鸿达

(北京当代英才教育科技发展中心,100101)

摘要:在高校招生录取体系中,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是非常关键的。高考关系到考生的命运和前途,因而,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高考的志愿填报制度也关系到国家选拔人才的质量。我国各省市的志愿填报制度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因此,需要不断总结我国志愿填报制度的优点,不断反思其缺点。保留优点,改革缺点,为我国社会人才的合理流动、人才的有效分层、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做出贡献。

关键词: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演变与优化

高考不仅是国家选拔优秀人员的有效途径,更是关乎到千家万户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制度。志愿填报制度的变革,对促进考生公平,维护考生利益有重大影响。自从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考的公平性不断增强。"十年寒窗苦读日,今朝金榜题名时”。高考的结果是前几年努力的成果。沿着公平的主线来探究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的演变,反思目前志愿填报的不足,并对目前的不足进行优化,有助于我国高考志愿填报制度的不断完善。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演变与优化。

一、我国高考志愿填报制度的演变

(一)时序性转变:从"估分填报"到"知分填报"

1、志愿填报的重要性

高校虽然是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来录取考生的,但是志愿填报在高考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旦报不好,很有可能出现高分,却上不了好院校的情况。刚恢复高考时,我国志愿填报机制只有一种"估分填报"而估分填报又出现了两种时序差,一种是考前填报,另一种是考后填报。

2、估分填报的涵义

考前填报是在高考进行之前,考生根据自己模拟考试的成绩以及名次,或者是平时的表现,进行自己高考分数的估计,然后结合自己的志向以及各院校往年录取信息进行填报。采用这种志愿填报的代表省市是上海和北京。考后填报是高考结束并且考生知道考试答案之后,考生根据高考答案估计自己的高考分数,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往年各院校录取信息进行志愿填报。除了上海、北京,其他大部分省市均采用这种填志愿填报。这种估分填报志对考生来说有很大的风险。

3、知分填报的涵义

江苏省在1990年最早采用"知分填报"1995年,其他大部分省市也采用此报考机制。知分填报机制是考生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各批次最低录取线之后,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录取信息进行志愿填报。这种志愿填报不仅减轻了考生估分的烦恼。也使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高考成绩来报考,减少了"高分低就"的现象。因为,估分会与实际成绩之间有误差。一旦估不好很可能影响考生的一生和前途。

(二)顺序性转变:从"梯度志愿"向"平行志愿"转变

1、梯度志愿的涵义

起初,我国各省市采用"梯度志愿"。梯度志愿就是考生根据高考成绩,选出几所想要报的学校,将这些学校填到志愿表上,所填顺序就是投档顺序。招生管理机构将在最低控制线以上的考生,按照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按照某个高校招生计划的100%到120%进行投档。若考生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这就需要向下一个高校投档。如果考生所填非第一志愿已经录满。这时考生就会面临"滑档"的风险。"梯度志愿"实际上采用的是"志愿优先"的原则。这种"志愿优先"的原则不能保证所有高分的学生都能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往往会出现高分到了低层次的学校这一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考生自身的发展。

2、平行志愿的涵义

由于"梯度志愿"存在种种弊端,各省市都在探索实行"平行志愿"。最早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机制的是江苏省。逐渐地,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使用"平行志愿"填报机制。2008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平行志愿"填报机制。平行志愿填报机制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来选择学校,但是这些学校之间没有梯度的。考生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投档,按照考生所报志愿的前后顺序进行,如果第一志愿无空余名额,那就看第二志愿,依此类推下去。这种志愿填报机制有效地避免了"高分低就"的现象。从一开始的"志愿优先"逐渐变成"分数优先",很好的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三)价值性转变:从"形式公平"向"实质公平"演化

从上述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志愿填报制度不断改革,从一开始的"形式公平"变为如今的"实质公平"平行志愿保证了大部分考生所录取的院校能够符合自己高考的分数。很好地避免了"高分低就"的现象。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二、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录取批次划分造成高校部分生源选择权流失

"梯度志愿"和"平行志愿"都没有走出批次填报和批次录取。采用批次填报和批次录取会导致一些学校生源的选择权流失,一些批次靠前的高校更易招到优秀的学生,批次靠后的学校不利于招到优质生,将高校分成了三六九等极大的违背了教育的实质公平。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考生与高校间的非均衡博弈

在进行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其实,存在着考生与考生之间,考生与高校之间的博弈,根据博弈论的观点,只有双方都信息充分,才能公平的博弈。而估分填报、知分填报都使学生信息单一、不充分。很可能导致学生报考的扎堆现象,使得某些高分的学生,却报不上理想的学校。

三、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优化

(一)以公平理念不断推进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变革。

公平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保证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的选择学校与专业。例如:学生可以选择多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选择多个专业,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防止学生进入了理想院校,却没有进入理想专业的弊端。第二:不分批次录取使每个考生都享有选择一流大学、一流专业的权利,防止了考生的选择被志愿填报制度绑架,消除了"高分低就"、"低分高就"的现象。

(二)以成绩为标准的高校自主制定录取准则

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考生信息不充分,因而,受到了不公平的博弈关系。考前估分和考后估分方式可能导致一部分发挥失常或发挥超常的学生,没有报到理想的大学或者是滑档。知分填报虽然能减少考生估分的烦恼,但还是没有办法避免生在填报志愿中的风险。

在志愿填报制度的改革中,应该尽量以考试成绩为标准,使考生的高考成绩与所报的院校专业相匹配,使考生的实际能力与高考成绩相匹配。例如:可以进行"一年多考"学生的高考成绩为多次考试的平均成绩。尽量减少考生实际能力与高考成绩之间的差距。在信息完全充分的条件下,还可以赋予高校权力,将以往的按政府标准来投档,改成高校各自制定标准投档。管理机构应该协助、监督高校,并与之协商去除不合理的评定标准,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让社会人士知道各高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院的评定指标。

结束语:

高考关系到考生一生的命运和国家资源的分配。可以说高考是社会人士最关注的一场考试,而高考的成败不仅与学生的成绩有关,还与志愿填报的制度有关。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志愿填报制度不断改革,维护了考生的真正利益,使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学生所在的高校水平差距不大。继续探索新的方法来优化志愿填报制度是实现公平高考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宏波.关于高校招生宣传媒介应用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学版),2004(3):96

[2]杨骏.(2013).《风险偏好、信息完整性对职业决策信息加工的影响》心理科学.36(6):1435-1440.

[3]陈璟、姜金栋、汪为、李红.(2014).《决策中情绪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述评》心理科学.37(6):1346-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