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发展模式探讨以宁夏生态移民技能培训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3

如何做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发展模式探讨以宁夏生态移民技能培训为例

陈西风

陈西风CHENXi-feng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银川750002)

(NingxiaPolytechnic,Yinchuan750002,China)

摘要:为解决宁夏中南部山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基本生存问题,宁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做出大规模生态移民搬迁的重大决策,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惠民目标。笔者在政府推动、校企结合中结合职业院校办学特点做好技术培训,落实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探讨校政企合作发展模式。

Abstract:InordertosolvethebasicsurvivalissuesofcentralandsouthmountainousareaofNingxia,including,widepoverty,lotsofpoorpopulation,deeppovertylevels,andsoon,NingxiaAutonomousRegionPartyCommitteeandPeople'sGovernmentmadethemajordecisionoflarge-scaleecologicalrelocationtoachievethegoalbenefitingpeople"movingout,settlingdownandgraduallygettingrich".Theauthorwantstodowellthetechnicaltraining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vocationalcollegebypromotionfromthegovernmentandschool-enterpriseintegrationandimplementthelabortransferinpoorareas,anddiscussesthedevelopmentmodelofschool-governmententerprisecooperation.

:政府推动;校企结合;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

Keywords:promotedbygovernment;school-enterpriseintegration;poorareas;labortransfer

中图分类号院G7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9-0255-02

0引言

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历史上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全国农村贫困地区中的特困地区。经过长期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历史欠账多等原因,这一地区目前还有100多万扶贫对象,其中35万人居住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的地方。为此,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做出“十二五”期间从宁夏中南部地区实施大规模搬迁35万生态移民的重大决策。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解困,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在组织实施对生态移民家庭有转移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劳动力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满足生态移民群众眼前增收脱贫的实际需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这一富民强区的惠民工程目标的过程中,怎样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推动、资金扶持、多措并举”的原则,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协调下,发挥好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方方面面的作用,为生态移民稳定搬迁、稳定增收、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笔者经过了解自治区相关政策和实施生态移民的重大举措,结合职业院校办学特点,有以下几点思考与见解。

1生态移民在搬迁转移过程中的几个趋向宁夏从2008年起,在灵武羊绒园区、广夏葡萄种植基地和盐池县惠安堡开展了移民搬迁试点工作,随后又在银川金凤工业园区、吴忠金积工业园区、太阳山开发区、石嘴山隆湖经济开发区、固原经济开发区、中卫市亿能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试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积极探索移民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将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恶劣、经济条件极差的农民家庭引导和转移到沿黄城市带、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基地,走上了“移出来、稳下来、逐步富起来”的路子,使山区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逐渐融入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贫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这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山区贫困人口、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举措,对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宁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实施移民过程中,宁夏各地根据转移方向和安置地域的不同,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趋向。

向沿黄城市带集中的移民。随着沿黄城市带建设步伐的加快,吸引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民进入沿黄城市,从事工业、农业和建筑、餐饮服务、家政、保安、装卸运输等产业。据统计,目前在沿黄城市带动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务工人员比例达37%,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于向工业园区集中的移民。工业园区在吸纳和转移劳务移民方面发挥了主战场作用。自治区依托灵武市羊绒产业园区、中宁工业园区、石嘴山工业园区、望远工业园区、太阳山工业园区等企业多、就业条件好的优势,建设起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移民新村,已陆续搬迁6万多移民安居,实现就近在家门口就业。据相关部门测算,未来几年,自治区各工业园区将需要10万人以上的大量用工,仅灵武市羊绒园区就需新增用工1.5万人,可以吸纳大批山区农民到工业园区聚集就业。

向农业产业化基地集中的移民。设施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吸收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农民务工创造了有利条件。青铜峡广夏葡萄种植基地,贺兰山以东葡萄种植和产品生产基地企业与移民签定长期承包合同。带动了大批移民向农业产业化基地聚集转移。榆向移民开发区集中的移民。吴忠市孙家滩、红寺堡等都是南部山区生态移民吊庄开发区,经过几年建设,已经成为生态良好、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完善的生态移民区。优越的生活和就业环境,吸引了移民争先恐后搬迁,走入园区或企业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业,把家迁移到开发区长期定居下来。

2生态移民搬迁转移带来的实际效果

实践证明,生态移民是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宁夏近几年政府推动,职业院校和相关部门组织移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企业招聘,促进移民就业的情况分析,其效果是明显的。一是减少了贫困人口。受环境资源条件限制,贫困农民在当地就业岗位少,增收渠道窄,实现举家移民,使一部分贫困农民从山区搬迁出来,在城镇、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就业安家,成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建设者,增收渠道将进一步拓宽,贫困农民总量将进一步减少。二是解决了城市用工紧缺的问题。移民到迁入地,有效缓解了当地经济发展面临的劳动力短缺困难,为城市用工和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劳动力群体。三是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劣,当地农民以移民的方式搬迁出来后,人口资源承载压力明显减轻,有利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封山禁牧,为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促进了山川共同发展。通过集中财力物力实施贫困地区移民工程,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为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川区通过移民迁入,能够集中发展起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和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城镇化率和工业化水平,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功能明显增强,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带动了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更好地融入全区发展格局之中,实现了山川共同发展。

3校企结合在促进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定位农村劳动力转移由西部向东部转移、由贫困地区向发展比较快的地区转移已是多年的流动趋向。但在转移过程中,还存在职业院校培训针对性不强,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和技能素质低,与企业用工需求不适应、不对称等问题。为了更好的服务农村劳动力和移民转移发展,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结合,形成合力,合作共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协调推进。

3.1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解决安居务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放宽放活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在城镇取消农业户、非农业户的登记管理模式,实行“一元化”的户籍管理登记制度。放开有条件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和移民进城落户条件,凡在城市(镇)范围内有合法固定住所的都可根据本人意愿迁移户口,及时办理城镇落户手续,使农村转移劳动力和移民在迁入地顺利落户。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把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和移民的基本住房,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统一规划,统筹解决。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建设务工公寓,对企业建设务工公寓,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工单位要逐步建立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提高务工人员稳定解决住房的能力。选择条件成熟的工业园区,采取政府垣企业的方式,建立转移劳动力或移民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中小学、医疗室等社会公共服务,方便他们的工作生活。

3.2开展企业与转移劳动力培训、用工对接活动致力于在政府、工业园区、企业、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市场等不同层面建立对接联系,形成技能提升、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市、县、乡镇应引导企业立足工业经济、工业园区和当地特色产业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主动与贫困地区对接,积极开展劳务协作,签订用工协议,建立了良好的劳动力供给合作关系,稳定员工队伍,逐步使转移劳动力和移民转变为产业工人,成为城市市民。

3.3校企结合,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培养和造就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与城乡劳动力就业紧密结合。制定院校与企业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新专业设置、老专业改造、技能提升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涉及技能人才培养与共同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日常性联络制度,形成长效合作机制。校企共同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企业在进行技术项目研发时,吸收学校师生参与;学校为企业在职技工举办高技能提升培训,校企互派专业或技术骨干经常交流学习。学生毕业时由企业安排就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在学制上,实行学制教育、学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适应市场对不同技能人才需求的办学形式,灵活安排教学、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标准,把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注重学生技能素质、就业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培养有用、管用的技能人才,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3.4发挥政策效应,鼓励劳动力学技创业鼓励青年农民和移民到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学习,享受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和国家助学金政策。支持用工企业同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对转移劳动力和移民进行定向技能培训。制定激励政策,引导用工企业多用本区移民。培育和扶持社会就业服务中介机构,鼓励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支持转移劳动力和移民自主创业,对进入城镇自主创业的享受创业优惠政策,工商、税务、金融机构要把转移劳动力和移民纳入支持范围,引导创业带动就业,使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

[2]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1]82号).

[3]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宁移办[2011]34号).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