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 2

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徐宏娟马丽(通讯作者)

徐宏娟马丽(通讯作者)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治疗期间老年患者存在的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总结相应的管理方法。方法:分析2013年3月~2013年12月480例老年患者的护理资料,并总结有效的管理方法加以预防。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后,480例均未出现安全意外事故。结论:加强对护理安全的管理可降低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保障老年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321-02

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使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具有迅速、大规模、高龄化发展的趋势,而其中低收入、低文化的群体占有相当比例,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国情下进入老龄社会的,老年护理面临机遇和挑战。因此,针对老年患者的体质特点、心理状态,应给予特殊的护理模式[1],以提高其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本文收集2013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30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安全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480例老年患者的护理资料,年龄均60~97岁,平均73.86岁,男性患者210例,占比例43.75%,女性患者270例,占比例56.25%。

1.2方法

对480例资料进行探讨分析,确定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针对该群体的体质特点、心理状态,总结出有效的管理方法,从患者情况评估、心态转变、医疗环境优化等方面提高管理以加强预防。

2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可以加强对制度的个性化完善实施;加强心理疏导和正面情绪影响能够转变患者心态,提升护士素质、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可以提高护理效率,在实施上述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后,480例患者均未出现安全意外事故,治愈后出院。

3讨论

3.1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3.1.1患者的体质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衰弱,活动能力及思维记忆能力等均较差。由于免疫能力低常伴有多种疾病且多存在合并症,疗程相对较长,单纯的对症治疗易引发其他疾病[1],住院期间容易出现病情突然恶化。因此护理时应考虑到症状体征的稳定以及多种疾病的综合护理,另外药物剂量选择时应注意老年患者个人体质对药物的耐受程度[2]。

3.1.2患者的心理状态:

由于长期的疾病治疗,使老年患者认为自己对用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认知,因此不遵医情况较严重,例如擅自调节输液速度,不按时服药或者随意改变药量等,或对体征监测不重视。另外,家属的应对无效和退休后社交圈的变化,可能导致老年患者产生寂寞感,进而漠视自身健康,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多数患者的寂寞感较重,配合性差。(3)医疗环境:医疗环境中除了包括对设施、器械的要求,还包括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护理安全的关键因素。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执行操作规程及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专业技术水平和应急抢救能力,以及临床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观察、预见能力,与住院患者的安全密切相关,若上述两项中存在不足会影响护理安全性,此外,管理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若制度不完善则会降低执行力,且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护患沟通水平等,与住院患者的安全关系密切。

3.2管理方法

3.2.1患者情况评估:

?做好入院评估,落实核心制度:通过对个人体质的评估可以对老年患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针对性的进行护理防范,在易发生摔倒等活动性伤害的地方设置警示牌,增加对老年患者的行动保护。多次进行核实查对,同时给予提醒,以降低其因为思维记忆等能力不佳而产生错误行为,落实查对制度时,采取反查对,使用腕带识别等。落实分级护理制度,自理能力减弱者在特殊时间段如夜间、节假日容易发生跌倒、坠床、自杀等意外事件,护理人员和家属应予以重点关注?加强宣教:结合医院环境、卫生药物、疾病等多方面进行宣教,使患者和家属尽快熟悉住院环境,了解医疗护理有关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给予宣教和指导,要求患者和家属在日常中加以重视,避免危险发生,对老年患者及陪护进行安全教育,并要求其签字确认,以达到患者及陪护均重视安全的目的,实现无缝隙安全管理。?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对不遵医者制定各种应急提示卡片,如输液速度提示卡、禁食卡、易跌倒提示卡、情绪异常提示卡(保存在护士站)等各种安全提示卡,挂在患者床头和护士站醒目处,提醒护患双方注意安全管理,避免不安全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3.2.2心态转变:

首先培训护理人员熟悉沟通技巧,要求护士多与患者及陪护交流感情,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其无助感,使其感受到关心。同时对治疗、护理的方法以及健康保健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结合患者的疾病和治疗环境给予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熟悉治疗环境和病房布局,同时介绍相关的护理情况。针对相对不遵医的患者进行个体化宣教,解析其错误认知或者行为将带来的后果,并列举相关体征指标随之产生的变化,强化遵医重要性。并将用药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告知其家属,叮嘱其遵嘱服药、不能自行调节静滴速度。注重日常沟通时运用的语言技巧,通过综合技巧的运用可以增加交流的有效性,更好的掌握患者的心态,了解其思维动向,对治疗等方面的理解性错误进行纠正[2],加强心理疏导和正面情绪影响。将宣教、观察融入日常护理中,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的基础上作好安全管理。

3.2.3医疗环境优化:

①确保医院中有治疗所需的必备设施和器械,保证其完好性和使用性,根据医院基建情况随时增加防滑提示标识、护栏、扶手等。作好医疗设备、医疗用品和药品质量的检查,确保有效急救,避免医疗意外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②提升护士素质,提高其对制度的执行力,并对此项进行专业的培训讲解,以增加护士的重视。提高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增强预见能力[1]。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在工作量大、危重患者多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和补充护理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避免由于护士编制不足而造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执行非惩罚性安全不良事件管理:鼓励科室和个人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在季度安全事件讨论会中对具体人和科室进行技术处理,只针对具体事件进行讨论和分析,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③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制度,重点在于发现和弥补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漏洞,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严格把好质量关。以完善在安全管理方面忽略的地方,加强安全管理的职能分工,明确责任。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质量控制护士三级组成,明确职责,加强监控,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完善预防住院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的告知制度、差错管理制度(上报制度、讨论制度)、压疮管理制度(预报、上报制度)、会诊制度、各种应急预案、转科管理制度等等随时进行制度。每月组织理论及技能考试,每月进行一次业务查房和业务学习,从基础环节上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每季度进行大检查,病房管理组,危重病人的护理组,抢救组,优护组,消毒隔离组,教学组这五大组下病房进行全员全院检查,在院护士长会上对安全事件开展讨论和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做好科室内传达,以实现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的目的,对表现突出以及在管理工作方面积极配合者给予表扬,以提高全院护士的安全护理积极性。定期进行管理情况汇总,以完善不足之处,护士之间进行意见交流,以加强实践操作的灵活性。制度中需要规定在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常见不良反应进行预报[2],针对高龄的老年患者进行特殊的护理以及安全教育。分析各科室出现的意外事件的原因,鼓励护理人员发表个人意见,探讨可采取的防范策略,集思广益,确定最佳的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奚翠云,陈雪云,曾柳芳,等.在老年患者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7):29-31.

[2]杨恩凤,吴娟,汤亚琴,等.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