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创新性改革及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创新性改革及实践

刘纯祥

刘纯祥

唐山学院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在机械制造类型的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学生在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时,不仅是对进出知识的积累,还是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此本文根据自身的经验,分析当前课程设计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创新性;改革及实践

引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主要是为后期机械专业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开设提供实践教学经验,当前所进行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之中,主要体现的是机械加工方式以及简单的机械零件工艺流程,其中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广泛。进而教师为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其中所展现的知识点,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当中来得到理论知识基础与实践技术,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机械制造技术。

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不同的课程设计阶段构成的,当中所涉及的课程阶段分别是:理论教学阶段、生产实习阶段、课程设计阶段。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划分为64课时,当学生完成64课时的基础理论学习之后,机械专业的教师会提前与企业进行沟通,随后让学生分配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在基础知识之上加深对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流程的了解。生产实习结束之后学生回到课堂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之中最为重要的应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课程设计的题目进行设置,且将题目随机分配给学生,将设计的零件图以及设计要求,以及设计流程、注意事项提供给学生。第二,学生要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对设计流程以及零部件结构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制定出最为适宜的设计流程[1]。第三,学生在设计流程确认之后,对结构中需要的定位元件、导向元件以及夹紧工具等等,在准确选择之后开始设计流程。第四,学生在完成整个设计之后,上交完整的设计报告,进而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状况给出实际成绩。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近些年来,伴随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行,工科院的招生数量在不断的扩展,同时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促使传统形式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呈现下滑的趋势。基于此,当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改革要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并充分的利用课程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是如何有效地提升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当前教师教学中的重大难题[2]。进而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解决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状况,首先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进行之初,学生已进入大四学习阶段,这时学生都在着急找工作、考研的事,此外还对自身的前景迷茫、不知所措。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展现出低迷状态,并且学习态度不断正,进而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课程设计对于工程师基本设计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从而在课程设计工作中投入负面情绪。曾经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一部分的学生抱有不负责的情绪,促使教学要求、课程设计达不到预期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在实际的课程设计开始之前,教师要集中学生召开动员大会,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必要性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直面困难,从而提升对课程设计的认识。

2.2课程设计选题的新颖性

传统形式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广泛的涉及到拨叉类零件加工工艺、机床夹具设计,这种类型的零件结构基本上属于金属切削机床的操纵部件,进而在课程设计选题时,将教学与设计联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机构理解的基础上,又将设计任务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但在这个过程中设计题目的单一性,极其容易阻碍学生的思考,从而助长抄袭之风,对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进行限制。因此课程设计选题中要结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优势,经过参观机械制造综合实验室,提高学生对各类机床零部件的熟悉程度,且结合生产实习过程中对零部件的考察、分析,进而节选出适合学生的零部件设计题目,以此为基础做到题目的新颖性、先进性[3]。

2.3合理安排设计时间

传统的零部件绘图方式依赖手工进行,占用时间久、任务重,同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内容中具有大量的分析、计算与绘图工作,导致设计之中的难度大大增加。上述难题就要求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国积极地去思考,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此外课程设计的实践只有三周,思考与绘制的时间都受到限制,从而学生会感到疲惫,工艺参数计算中往往出现误差。并且学生采用手绘的方式,会提升设计的任务量。目前企业中均采用计算机绘图的方式,但学生的手绘能力不能有效的应用计算机绘图,导致学生与社会脱节,在此影响之下课程设计的成效大大降低。根据上述现象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实现基础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改革,要讲理论性课程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提前布置好设计题目,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之中熟悉设计的主要任务,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此过程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有针对性的在生产实习环节中参观与学习。如此一来,能让学生在了解课程设计零件结构的基础上,提起对机械制造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2.4课程设计中结合创新思维

为避免学生局限于传统形式的思维框架,进而在课程设计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建设。在教学改革发展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设计遵从于传统模式下的设计方式,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讲究简单教学,进而在学习中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虽然也能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内容,但是在框架思维的影响下,也限制了学生思维中的创造性。“设计”的内涵之中,包含有创新的含义,抛掉设计的创新也是只一种简单的模仿,只有牢记创新才能在设计中创造奇迹,也只有包含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做到可持续发展[4]。

2.5规范成绩评定方式

由于设计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学校规定设计过程由3~4个学生为一小组对同一零部件进行工艺分析,这是难免会出现个别抄袭现象,进而教师根据平时的表现以及设计成果来打分,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无法完全保证评定的公平、公正。在评定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自评、互评环节,自评即学生结合自身设计的表现给出恰当的分数,而互评则是让学生两两之间相互评价。最终则由教师综合几种不同方式的评分来给出最终成绩。此评定方式的合理性,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还能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加强现代教学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创新性,进而在教学之中要配合课程设计进行有效地改革,以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对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创新性改革时,还要结合实习实践,进而从方方面面来提升学生课程设计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熊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创新性改革及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8-48.

[2]于英华,张兴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2):94-95.

[3]王海霞,杨俊茹,于涛.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146-147.

[4]成晓军,魏向京.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改革探索[J].科学中国人,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