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人的护理

/ 2

感染病人的护理

韩丽

韩丽(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职工医院165301)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352-02

【关键词】感染护理

感染是致病菌侵入人体后,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各种毒素,引起人体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一种病理过程。

通常将感染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两大类

1.非特异性感染也称化脓性感染,如疖、痈、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等,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其特点是同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化脓性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疖、痈、脓肿、伤口感染等;而同一种疾病又可由不同种致病菌所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都可引起急性蜂窝组织炎、伤口感染、脓肿等。化脓性感染有着共同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治疗原则也基本相同。

2.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其致病菌、病程演变等各不相同,各自需要较特殊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感染还有其它分类,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按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原发感染、继发感染、混合感染、二重感染、条件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等。医院内感染正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局部化脓性感染的护理

1.病人问题除了局部的急性炎症表现以外,严重者常合并全身中毒症状,但因感染发生的部位和范围不同,上述表现在程度上有很大差异。病人可出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的心理反应,生活自理能力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感染可能扩散,引起全身性化脓性感染、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等严重后果。

2.护理目标

(1)加强局部病灶的护理,解除疼痛,减轻病人痛苦。

(2)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防止炎症扩散,防止继发全身性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感染。

(3)调动病人的良好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4)宣传卫生知识,避免病人擅自进行不妥当的处理。

(5)密切观察局部症状体征,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护理观察

(1)观察病人的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状态、情绪反应、饮食营养、睡眠等情况。

(2)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意识情况。一般轻度的局部化脓性感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意识状态无明显改变,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可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和脉搏加快、血压升高等表现,严重者可导致意识障碍,如谵妄、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意识改变提示已发展成为全身性感染。

(3)观察局部情况。通过观察局部红、肿、热、痛程度的变化,来鉴别炎症是趋于局限、消散,还是趋于扩散;通过观察脓液的特征如颜色、气味、粘稠度,来辨别致病菌的种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4)观察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警惕发生二重感染。

4.一般护理

(1)局部制动,充分休息:若感染发生于肢体,应将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以上,并固定于功能位,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少组织淤血和减轻肿胀,也可缓解疼痛。若面部感染,应少说话,进流食或半流食,以减少咀嚼运动。

(2)避免局部挤压、按摩:防止因挤压按摩而促使毒素吸收和感染扩散,尤其面部感染,应禁止挤压。

(3)药物外敷:早期5%~10%硫酸镁湿热敷可促进炎症吸收,鱼石脂软膏或鲫鱼膏可使炎症局限,也可用中医中药治疗如:金黄散、玉露散、双柏散醋调外用,浅部感染可用新鲜蒲公英、马齿笕、紫花地丁、败酱草等捣烂外敷。

(4)物理疗法: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抵抗力,从而促使炎症吸收消散或局限。如采用干热敷或湿热敷及红外线、紫外线、超短波局部照射等方法。应用热敷时温度不宜太高,防止发生烫伤。湿热敷时要拧去毛巾中过多的水分,以不烫手为度。

(5)充分引流:局部感染一旦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性分泌物,通畅引流,及时换药,促进伤口愈合。

(6)心理护理:护理工作应耐心细致周到,减少病人的急躁情绪,加强和病人心灵的沟通,如趣味性的谈话,调动良好情绪,从客观上可提高疼痛阈值而增强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减轻病人痛苦。生活上主动关心病人,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使其安心配合治疗。

(7)及时对病人进行有关医学知识的教育,以免病人擅自不当处理造成严重后果。

5.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1:有感染局限化形成脓肿的可能

护理措施:

(1)注意观察局部情况,如有无波动感,以判断有无脓肿形成。如已形成脓肿,应立即切开引流。以减轻局部和全身症状,避免感染向周围组织扩散。

(2)切开引流后,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出血等情况,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

(3)伤口应保持最低位,以便引流通畅。一般当脓肿切开后疼痛随之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可迅速改善。如上述症状未减轻,则提示引流不畅,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行抗生素溶液持续脓腔冲洗。

护理问题2:有引起全身化脓性感染的可能

护理措施:

(1)严重感染应严格按抗生素使用原则用药,以求尽快控制感染。

(2)进行全身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保持病人情绪稳定,防止感冒,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创造条件使病人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避免抵抗力下降。

全身化脓性感染的护理

1.病人问题全身化脓性感染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病人有明显的中毒症状,神志淡漠或烦躁,甚至昏迷。病人机体代谢率增高,出现负氮平衡,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引起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病人因衰竭常有垂死绝望感。

2.护理目标

(1)及时正确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进行全身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3)尽早处理原发感染病灶。

(4)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发生并发症。

(5)加强心理护理。

3.护理观察同局部化脓性感染。

4.一般护理

(1)对症护理,病人应卧床休息,病房环境应安静舒适,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能量消耗。对高热病人宜行物理降温,出汗多者要及时帮助擦干汗液,更换衣服,预防感冒。同时要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给病人多饮水,经常帮助病人翻身,防止发生肺炎、褥疮或其他并发症。

(2)病人代谢增快,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应加强营养护理,科学合理安排饮食,注意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2、维生素C。对于高热、失水和不能进食的患者,应静脉输液补充液体和热量,同时也利于加快体内毒素的排泄,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感染严重的患者可多次少量输入新鲜血液来补充抗体、补体和白细胞等,以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3)应及早处理原发感染灶,清除伤口内坏死组织,减少毒素吸收。一旦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保持引流通畅。

(4)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并根据血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临床表现选用有效抗生素。

(5)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切忌大声讲活影响病人休息。严重感染的病人往往有情绪上的改变,除加强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外,应多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并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5.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1:有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可能。

护理措施:

(1)对局部感染症状严重的病人应加强病情观察,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如持续高热的患者体温突然下降,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则提示感染扩散发展为败血症,应及时处理。

(2)在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进行全身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性休克发生。

(3)全身化脓性感染病情重,变化快,尤其是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败血症,休克发生早,因此要加强早期治疗和观察,一旦发生感染性休克,应立即抢救。

护理问题2:脓毒血症发生转移性脓肿

护理问题:

(1)脓毒血症病人寒战高热后,经常有转移性脓肿出现,由于局部症状轻微,病人一般不易察觉。因此,护士在治疗和护理时,应注意观察,经常询问病人有无局限性疼痛并检查有无压痛,及时发现病灶并立即处理。

(2)做血细菌培养时,应在寒战高热时抽血,此时阳性率较高。如作厌氧菌培养,应事先排尽注射器内空气,抽出血后立即堵塞针头,及时送培养。抽取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早期处理原发病灶,清除感染源。

慢性感染的护理

1.病人问题慢性感染是由急性感染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彻底转化而来。局部形成溃疡或瘘管、窦道。病程长,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炎症表现时重时轻,可反复急性发作。病人因长期消耗出现消瘦、贫血、体质虚弱、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程度下降、心理负担加重、对治疗失去信心等。

2.护理措施

(1)关心病人,理解病人的痛苦,生活上给予帮助。调动病人的积极情绪,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根据不同病因治疗局部溃疡或瘘管、窦道及深部感染病灶。

(3)保护伤口周围皮肤,防止因渗出液或分泌物刺激引起皮肤炎。

(4)指导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和日常活动,增强体质;指导病人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以改善营养状况,必要时可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液;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减少体能消耗,恢复体力;防止感冒受凉、劳累等以免诱发急性发作或新的感染。通过上述措施使病人抵抗力不断提高,从而减少复发,促使痊愈。

参考文献

[1]郭秀兰,敖音,孙世柏,李建琴.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洗手[J].包头医学.2003年04期.

[2]申正义,王洪波,孙自镛.外科感染常见致病菌耐药性监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年10期.

[3]李继云,刘俊俊;院内感染的护理技术[J].包头医学;2003年04期.

[4]徐义.浅谈监护室交叉感染的预防[J].重庆医学;200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