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强化技能调控小学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运用强化技能调控小学课堂教学

索朗曲珍

索朗曲珍(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艾玛乡夏嘠完小西藏日喀则857000)

摘要:强化技能是指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反应作出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的行为技巧。强化包括正面与反面两种类型,常用的强化方式有语言与非语言强化、标志物或活动强化等,有效运用强化技能可以调控小学课堂教学,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关键词:强化技能调控小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8-0065-01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环境刺激或机体内部刺激的反应。[1]在行为的形成过程中,强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强化技能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思维和行为方式沿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并逐步沉淀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个性;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驾驭课堂讨论,有效调控课堂教学。

1.强化技能的概念及功能

强化技能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反应作出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的行为技巧。强化有正面与反面两种类型。[4]就教师而言,当学生表现出某种教师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给予表扬、奖励或其它形式的鼓励,这就是正面强化。当学生作出某些教师不喜欢的行为时,给予批评、惩罚或其它形式的引导和纠正,则为反面强化。

课堂教学中的强化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3]它可以实现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调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可以促进学生将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思维方式巩固下来;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强化是塑造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

强化也是师生间的一种相互作用。[6]虽然课堂教学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预设性和计划性的特点,但是课堂教学也是生成的,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5]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反应强化不当,就会向学生传递错误的信息,将课堂教学活动导向歧路,甚至出现失控的现象。

2.强化的方式及应用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强化方式有语言与非语言强化、标志物强化、活动强化等。

2.1语言强化

所谓语言强化是指教师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作出有针对性的确认、表扬或批评,以达到强化的目的。

2.1.1口头语言强化。教师运用感叹词或生动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使学生明白教师的肯定、表扬或否定、批评的态度和高兴或生气的情感。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取得更好的强化效果。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用“嗯”、“哎”等表示在聆听;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用“好”、“非常好”、“不错”、“太棒了”、“真聪明”、“进步真快”等语言来评价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或有错误时,教师可以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同时也可以表扬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一些优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1.2书面语言强化。书面语言强化是教师在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上写出批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强化。如某学生的作业字迹潦草,错字很多,经教育后开始认真地书写作业,教师可给学生作出如下批语:“字迹工整,错误减少,进步明显!”、“你还有潜力,再下工夫会有更大的进步!”以此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当学生作业不够认真时,教师写下这样的批语:“作业不够认真。我相信你下一次会写好的,要努力呀!”这样的指正批语,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给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

2.2非语言强化

教师运用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就是非语言强化,又称为体态语言强化。[2]

它和口头语言相辅相成,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使学生课堂注意力更集中、更持久。教师的点头、摇头给予的是肯定或否定的信号;微笑表示赞许认可;眼睛是面部传递信息量最大的器官,目光接触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如确认、鼓舞、制止等;教师手势的变化也有不同的含义,鼓掌、竖大拇指、拍肩膀、摸头等动作,给学生传递肯定、支持关心、暗示等信息。

2.3标志物强化

教师把各种象征性标志或奖赏物奖励给表现好的学生,如发小红花、小星星、小卡片、小红旗等精美小物品。这种标志物强化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可以有效地激励学习热情,但应用时要适量,否则会造成学生的“表扬依赖症”。事实上,心理学研究表明,给学生奖赏物是增强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而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学习的持久动力。[3]

2.4活动强化

活动强化是指教师安排一些特殊的活动,提供学生个体表现自身优点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巩固正确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信心,实现自我强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会收到良好的强化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活动强化形式主要有游戏、角色扮演、竞赛、操作、小老师、变换活动方式等。

3.运用强化技能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强化的时机是提高强化有效性的关键。[2]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准确判断学生反馈的信息,把握强化的时机,适时进行强化。适时强化主要有及时和滞后两种。及时强化,指教师在学生行为反应后及时给予信息反馈,让学生清楚教师强化的意图。与及时强化相反即是滞后强化,例如抽象和开放性的问题要等待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后再进行强化。

其次,客观性、一致性、针对性和效能性是有效强化的原则。只有客观科学地强化,才能切实反映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心悦诚服,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强化的内容、性质、标准坚持一致,强化所提供的各种反馈信息要前后一致。强化要有针对性,区别、灵活地采取适合学生个人的强化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动态发展。效能性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强化对行为积极有效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

总之,强化是促进和调控小学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强化形式,灵活运用强化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恰当运用强化技能,才能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才能激励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个性,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黎岩.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26.

[2]李含荣.小学数学教学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