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手术室的护士职业防护需要做到哪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介入科手术室的护士职业防护需要做到哪些

李佳星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中医医院四川省宜宾市644400

介入手术室是一种特殊的诊疗场所,它因为具有很多放射性,因此它的护理管理必须注意无菌隔离,还要根据放射学的特点,要确保医护人员和手术患者的安全。实际上,目前我国医院因为介入式手术引发的安全事件很多,几乎占到了1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因此作为医护工作者,必须对介入室手术患者进行充分的护理安全管理,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性,才能避免更多的介入式手术风险的发生。

1护理安全问题:

1.1坠床事件。介入室手术的手术床呈现“凸”字形,这就使得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摆放特殊体位时,必须考虑手术床的形状和宽度,避免引起患者坠床,特别是患者烦躁不安的时候,容易引发坠床事件。因此,必须及时安抚病人的情绪,避免坠床的发生。

1.2仪器使用不当。介入手术室高压注射器、DSA仪器等仪器,如果在使用前不调试仪器,则会让仪器发生故障,影响到仪器的使用,特别是DSA仪器,在使用的时候会有X光,如果不加防护,则会让患者受到X光的长时间辐射,对患者身体造成影响。

1.3无效造影。介入治疗需在数字减影X线下开展各项治疗操作,患者术中需有效屏息闭气为术者提供理想的造影图像,若术前护理人员未对患者进行特殊指导屏息闭气训练,常影响术中图像采集,不但增加造影次数,而且患者需使用较多剂量的对比剂,增加肾功能损害,并增加X线辐射。

1.4迷走反射。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期间,若灌注速度较快,且药物浓度较高时,可引起血管痉挛,进而导致迷走反射,诱发心律失常;另外,对胆道支架置入患者,若球囊扩张,可引起胆心迷走反射,进而可诱发窦性心动过缓。

1.5用药差错。术中用药时大多为口头医嘱,时间紧迫,执行不规范,导致药物取用不当,在用药过程中,未严格三查七对,而导致用药错误。

1.6院内感染。介入手术室是有创诊断和治疗的场所,若护理人员控制院内感染认识不足,无菌观念淡薄,在各种介入诊疗中,忽视手卫生易造成院内感染;介入性超声探头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超声探头与患者皮肤或黏膜接触后,可直接引起患者接触感染;介入手术室人员密度较大,流动行较大,且机房空间相对密闭,若室内空气消毒灭菌质量不合格,在有创诊疗中可引起感染。

2防范处理对策

2.1坠床防范:在介入治疗床上安装防护栏,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动作,尤其对有躁动倾向的患者,可适当使用约束带,以防止坠床事件发生。

2.1术前及术中仪器的规范使用:护理人员需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维修,以保障设备仪器能正常运转,充分发挥介入治疗仪器的能效,并于术前根据患者手术名称及手术所需仪器,检查手术设备仪器是否正常运转,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术中注意X线防护,在保障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操作时间,并缩小透视范围。

2.2无效造影防范:有效屏息闭气可保障术中获得有效造影图像,进而减少造影次数和对比剂的应用,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此,术前需加强对患者相关知识的宣教,指导患者闭气训练,先短浅吸气,然后屏息5s,再用口尽可能缓慢呼气,再进行深呼吸后屏息闭气,如此反复,每间隔1h训练1次,每次练习5~15次。

2.3迷走反射防范:动脉灌注期间可给予患者氧气支持,并指导患者作深呼吸,若灌注阿霉素类等不良反应较大的化疗药物,可给予动脉泵,以控制灌注速度,同时合理调配药物,控制药物浓度,必要时可遵医嘱经导管注入利多卡因2mL,缓解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避免血管痉挛;对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可于球囊扩张前静脉滴注阿托品0.5mg,以预防窦性心动过缓。

2.4用药错误防范:介入护士严格执行医师的口头医嘱,并由专人进行手术文书记录,用药前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制度,并由两人核对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