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氰咪胍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甲氰咪胍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班雪莲

横县校椅镇中心卫生院广西南宁530308

摘要:目的探究甲氰咪胍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小儿病毒性腹泻患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通过甲氰咪胍8-12mg/(kg·d)静脉滴注联合思密达口服(1.5-2g/次,一日三次)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通过病毒唑8~12mg/(kg·d))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3.33%,且止泻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甲氰咪胍和思密达联合对小儿病毒性腹泻进行治疗,治疗效果非常好,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甲氰咪胍与思密达;小儿病毒性腹泻;临床效果

小儿腹泻属于小儿多发的病症,这方面的病毒性腹泻,一般多并发于秋季和冬季,轮状方面的病毒会引发各类型的病毒出现。发病的群体一般为4岁内的儿童,因为小儿的体液分布情况及代谢情况比较特殊,一般因为腹泻会造成患儿出现失水的问题,进而引发代谢方面的紊乱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或其病症连续性发展,对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均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还会对患儿正常发育情况造成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小儿病毒性腹泻患儿,探究甲氰咪胍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现进行具体的报道[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大便均为蛋花汤样或水样,次数不等,大多数镜检无异常,少数病例可见白细胞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小儿病毒性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病程为2d,患者的年龄为2个月~4岁。患儿的大便呈现蛋花状,排便的次数具有一定的差异。通过镜检没有异常情况出现,很少一部分患儿能够观察到白细胞2~4个/Hp,且细菌和真菌方面的培养显示为阴性。还存在很多患儿存在发热、呕吐,以及流涕和轻咳等症状。外周血WBC(3.3~10.7)×8L,以淋巴的细胞作为基本,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通过补液、维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等,以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甲氰咪胍8~12mg/(kg·d)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思密达<2岁,每次1.5g,3次/d;2~4岁患儿,每次2g,3次/d,治疗的疗程为5~6d。对照组通过病毒唑8~12mg/(kg·d)静脉滴注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禁止使用抗菌方面的药物。

1.3治疗效果的判定

结合腹泻病症方面的预防和治疗组委,制定的腹泻病治疗效果的评判标准,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调整。

显效:通过3d的治疗,患儿的排便的性状及排便的次数满足正常的标准,且全身的病症消除。

有效:通过3d的治疗,患儿的排便的性状及排便的次数,显著得以缓解,全身的病症得以完善。

无效:通过3d的治疗,患儿的排便的性状及排便的次数、全身的病症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或是的病症更加严重。

1.4统汁学处理

通过SPSS17.0软件加以统计学的处理,计量方面的资料通过均数±进行表示,标准差以进行表示,通过组间进行对比,以配对t进行检验,组间的对比通过X2进行分析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16例显效患者,有效患者12例,无效患者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有4例显效患者,有效患者12例,无效患者1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53.33%。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观察组的止泻时问为(2.8±1.2)d,平均疗程为(5.5±1.3)d。对照组的止泻时间为(4.3±2.2)d,平均疗程为(6.7±1.4)d。观察组止泻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观察组没有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如表2。

3讨论

小儿病毒性腹泻,为轮状方面的病毒(RV)所造成,RV为RNA方面的病毒,一般会对十二指肠和空肠附近的上皮细胞,造成一定的侵害。进而,使得患儿实际吸收方面的功能及含有双糖酶小肠的微绒毛的上方很容易造成顶端方面的破坏,出现斑点状的病灶症状,促使其吸收方面的功能出现一定障碍,无法确保双糖酶和活性,致使没有吸收的肠液及食物内部消化不完善的糖类完全留存于患儿的肠腔,产生很多的蛋花状排便。病毒性的腹泻在急性阶段,会出现较低的激活状态。轮状方面的病毒出现感染时,患儿的细胞免疫能够达到一定的功效,同时有效的完善患儿的机体细胞,免疫方面的功能能够达到良好的抗轮状的病毒的效果。现阶段,小儿病毒性腹泻还没有明确的药物能够治愈,通过病毒唑和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半衰期非常长、排泄较慢,同时有消化道和骨髓方面抑制不良反应情况。甲氰咪胍属于免疫系统的调节剂,能够从根本上提升T淋巴细胞实际的转化率,避免组胺对T淋巴细胞活化进行抑制,针对T淋巴细胞加以抑制,进而提升患儿的免疫细胞的反应,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对于病毒的清理功效[2]。甲氰咪胍还能加强其自然方面的对于细胞活性的杀伤力。此外,甲氰咪胍能够对H2的受体加以阻断,并对组织胺相关的炎性介质的释放过程进行合理的抑制,并降低肠黏膜炎性水肿的病症情况,促进绒毛方面的修复,逐渐使患儿能够恢复吸收方面的功能,达到止泻的功效。

甲氰咪胍能够有效的抑制患儿的胃酸分泌情况,缓解患儿H+对于病损肠黏膜方面的刺激性,对于绒毛方面进行合理的修复。思密达基本的成分包括:双八面的体蒙脱石,以及自然的药物,这方面的药物不容易吸收,不会轻易的侵入到血液中。同时,其实际应用的过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没有全身的不良反应。其对于肠道内病毒和病菌来讲,会出现较强的毒素,然后会出现排出的功效,同时具有对RV复制和传播的抑制作用,能够达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功效,对消化道的黏膜实行保护[3]。

综上所述,甲氰咪胍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能够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见效较快,结合患儿实际的病情将治疗的方式进行调整,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4]。

参考文献:

[1]余正光.醒脾养儿颗粒治疗35例病毒性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5):136.

[2]李铁锴.西咪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78例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12):5269.

[3]董宇新,方鹤松,胡皓夫等.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侧记[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6):380.

[4]孙广斌.喜炎平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1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