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余良芳1张宏伟

余良芳1张宏伟2

(1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宜昌443003)

(2湖北省五峰中医医院检验科湖北五峰443400)

【摘要】目的了解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662例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出6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2.0%(424/684),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6.6%(182/684),真菌占11.4%(78/684)。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对头孢替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9.0%(138/234)和37.8%(28/7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的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5.0%(13/20)和70.8%(17/24),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不同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明显,提示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尿结石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率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155-02

尿结石可导致尿路梗阻,引起和加重尿路感染,因此在治疗尿结石的同时,也应重视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控制感染。为了解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特点,选取662例此类患者的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诊断为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662例,男性284例,女性378例,年龄17-86岁,平均43岁。其中肾结石373例,肾合并输尿管结石181例,输尿管结石91例,膀胱结石17例。

1.2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对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分离;菌株采用法国梅里埃鉴定板条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CLSI折点判读结果;培养基和药敏纸片均购自OXOID公司;药物敏感性试验的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和粪肠球菌ATCC29212。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

2结果

2.1病原菌分布

共分离出684株病原菌,其中12例为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混合感染,10例为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分布见表1。

表1检出病原菌分布构成比(%)

2.2主要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

表2主要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注:“-”表示该细菌不选择此药,“E+”表示产ESBLs,“E-”表示不产ESBLs

3讨论

本组662例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尿标本中共分离出6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2.0%,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6.6%,真菌占11.4%。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主要病原菌与无合并症的尿路感染有一定差异[1],大肠埃希氏菌所占比例也较低(34.2%)。不可忽视的是真菌感染越来越多,这可能与病人大量抗生素的滥用有关。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9.0%和37.8%。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普遍高于不产ESBLs的菌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对头孢替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可以选用,但应考虑到阿米卡星的毒副作用。呋喃妥因为合成抗菌药,抗菌谱较广,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该药在血清中药物浓度很低,高浓度出现于尿中,肾中的药物浓度可能也较高,临床上常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效果较好。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应慎用。过去尿路感染首选的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达到40%-80%之高,可能是由于药物的靶位点发生了突变以及药物外排泵系统的高表达所致,不可经验用药。

本研究显示,在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中,肠球菌检出率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与有关报道[2]相一致。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的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5.0%和70.8%,且MRSA呈现多重耐药性,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且发现4例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VRE),检出率为8.7%,与文献报道相一致[3],应引起临床极大关注。

总之,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不同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别很大,应重视细菌培养,在治疗尿结石的同时,选用尿液中药物浓度高、细菌耐药程度低、不良反应小的抗菌药物,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喻华,刘华,颜华俊,等.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0):983-984.

[2]汪中扬,马波,潘兆君,等.上尿路感合并非特异性感染的细菌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48):263-266.

[3]陶智,王艳,齐金海,等.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203-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