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对比研究

景勇

(渠县人民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四川达州635200)

【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开腹手术对胃肠间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胃肠间质瘤患者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4.26%)显著少于对照组(27.66%),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手术切除胃肠间质瘤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为理想。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腹腔镜;开腹手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080-02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clinicaleffectsoflaparoscopyandlaparotomyon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MethodsThestudygroupreceivedlaparoscopicsurgery,andthecontrolgroupunderwentopensurgery.ResultsThestudygroupofintraoperativebleeding,postoperativefirstexhausttime,postoperativehospitalizationtimewassignificantlylessthanthecontrolgroup,studygroupP<0.05;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urgeryrelatedadversereactionincidencerate(4.26%)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27.66%),P<0.05.ConclusionLaparoscopicresectionof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iseffectiveandsafe.

【Keywords】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Laparoscope;Openoperation;Applicationeffect

胃肠间质瘤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部发病率更高,目前大多选取外科手术治疗此类患者,如何选择正确合适的手术方案对保障患者疗效、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将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n=94)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腹腔镜、开腹手术对胃肠间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4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中男42例、女52例,年龄32~87岁、平均(62.17±1.39)岁,肿瘤最大直径4~9cm、平均(6.57±0.27)cm。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胃肠间质瘤患者(n=94)随机均分为研究组(n=47)、对照组(n=47),上述相关数据研究组、对照组对比P>0.05(具可比性)。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经病理活检确诊发生胃肠间质瘤;②ASA分级I~Ⅲ级;③具有正常的肝、肾、心、凝血等功能;④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⑤排除妊娠、产褥、哺乳期女性胃肠间质瘤患者;⑥排除发生远处转移者;⑦排除精神、血液、免疫等系统疾病者;⑧本次研究前3个月内未接受腹部手术治疗;⑨肿瘤直径不超过10cm;⑩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入组前指导其独立签署知情同意书(该协议由本院伦理研究会制定),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研究会审核。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发生胃肠间质瘤并符合外科手术适应症,指定高年资、专科临床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手术操作,其中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胃肠间质瘤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预后情况(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如切口感染、胃瘫、肠梗阻、切口脂肪液化等),将相关数据输入SPSS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

1.2.2手术方法

1.2.2.1腹腔镜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常规全麻(气管插管)后气腹针于脐下约3cm处刺入,成功建立人工气腹(二氧化碳)后维持压力12mmHg,10mmTrocar针分别于脐孔下方(观察孔)、左腋下3~5cm(主操作孔)刺入。对内部病灶给予准确观察后确定操作方案:①楔形切除(直线切割闭合器)位于胃体前壁瘤体;②瘤体若位于胃小弯处,则利用超声刀将其部分切除后,于左锁骨中线上方2cm左右及对侧分别刺入5mmTrocar针、10mmTrocar针作为牵引,置入腹腔镜、切割吻合器给予切除处理;③利用腹腔镜探查瘤体实际情况(如边缘、大小、位置等),若瘤体位于胃大弯或胃后壁,则首先切除胃结肠韧带,之后楔形切除瘤体。应注意切除瘤体时需保持切缘大于瘤体边缘3cm左右,若瘤体过大应适当对Trocar针切口长度给予有效扩大。切除瘤体后常规冷冻送检确认边缘阴性、瘤体类型,给予3~5d预防性抗菌药物。

1.2.2.2开腹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并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切口位于脐部上缘,于直视下对瘤体情况给予准确观察(大小、位置、边缘等),之后将瘤体切除并逐层闭合腹腔,术后处理方法同腹腔镜。

1.3统计学方法

上述研究所得两组胃肠间质瘤患者手术情况、预后情况相关数据分别经(x-±s)、n(%)表示,数据经SPSS19软件给予统计学分析(传入Excel表)并实施相应检验(t、χ2),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两组胃肠间质瘤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00%。分析可知两组手术时间对比P>0.05,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如表1)。

表1两组胃肠间质瘤患者手术情况对比(x-±s)

注:*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

3.讨论

胃肠间质瘤属于一种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我国是此类疾病高发国家之一,发病后患者多表现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研究表明[2],以往临床应用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此法虽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较为理想的手术视野,有利于其直视下完成相关切除操作,但将对机体造成较大创伤。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资料均证实[1],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将使其机体内环境暴露于空气中,从而增加感染风险;此外部分患者由于腹部脂肪淤积,因此将显著增加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由此可知,应用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将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降低预后,不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机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临床微创技术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疗机构在接诊胃肠间质瘤病例后,选择使用腹腔镜手术完成相关治疗。研究表明[1],腹腔镜技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方案,利用腹腔镜设备仅需提供较小手术切口即可为术者创造理想术野,从而有效避免开腹手术所需切口长、创伤大等弊端,更有利于确保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性,同时利于患者积极接受治疗。腹腔镜胃肠间质瘤手术优点如下[1-2]:①腹腔镜除可提供常规影像外,还具有放大功能从而使术者更为清晰、直观的掌握腹腔情况,更利于其判断病情并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案;②手术所需切口长度较小,有效避免腹腔内环境过度暴露,降低术后切口相关及腹腔相关并发症,同时此法所造成的痛苦较小,术后多数患者无需止痛药及切口拆线处理,有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从而尽快恢复排气,确保手术安全并利于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胃肠间质瘤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后,该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多,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7.66%,提示此法治疗安全性并不理想;研究组胃肠间质瘤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该组手术所需时间虽与对照组对比并无显著差异,但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效果更优,此结论与严鹏[2]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利用腹腔镜手术切除胃肠间质瘤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为理想,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预后,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姚礼庆,钟芸诗,何梦江,等.内镜治疗胃胃肠间质瘤的可行性[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3):217-220.

[2]严鹏,刘佳佳,胡新,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9(8):80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