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死亡原因及降低死亡率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新生儿死亡原因及降低死亡率对策

何道琴

(贵州省独山县人民医院儿科;贵州独山5582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并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对策,希望能让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方法: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6年收治的新生儿死亡病例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对降低死亡率的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分析发现,全部3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13例死于感染性疾病,7例死于先天性畸形,6例死于早产儿,4例死于窒息,2例死于硬肿症。结论:晚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主要来自于偏远农村,不了解相关的围生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疾病知识;另外胎龄、体重以及日龄越小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和临床病死率也更高,结果显示先天畸形生活能力地下、早产儿以及低体重儿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早产、窒息、畸形则是导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新生儿;死亡;原因;对策

在对一个国家的卫生、文化、经济、妇婴保健水平以及政治进行衡量时,婴儿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评价指标;在婴儿死亡例数总,新生儿死亡例数的占比大约为三分之二,所以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新生儿死亡率[1]。对新生儿死亡率进行调查,并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是降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措施。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新生儿死亡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死亡原因也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并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对策,希望能让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现做如下总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2009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787例新生儿,其中男女新生儿例数分别为942例、845例;其中1705例为足月儿,79例早产儿,3例为过期产儿;103例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小于2.5kg,1684例新生儿的出生体重≥2.5kg。全部1787例新生儿中,32例新生儿死亡,临床死亡率为1.79%(32/1787),其中男女新生儿例数分别为15例、17例;25例为足月儿,7例为早产儿。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死亡与发生季节、围产因素、日龄、胎龄、住院时间以及居住条件的关系,总结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对降低死亡率的对策进行探讨。

2结果

2.1新生儿死亡和发生季节的关系分析

全部3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8例发生在春季,7例发生在夏季,4例发生在秋季,13例发生在冬季;分析发现,冬季的新生儿死亡率最高。

2.2新生儿死亡和围产因素的关系分析

全部3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19例为平产,3例为剖宫产儿。13例死于感染性疾病,7例死于先天性畸形,6例死于早产儿,4例死于窒息,2例死于硬肿症。

2.3新生儿死亡和日龄、胎龄的关系分析

全部3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21例的日龄小于1天,1例的日龄为1-7天,10例的日龄大于7天。6例为早产儿,23例为足月儿,3例为过期儿。

2.4新生儿死亡和住院时间、居住条件的关系分析

全部3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26例病例的住院时间小于1天,1例病例的住院时间为1-3天,2例病例的住院时间为3-7天,3例病例的住院时间为7-14天。26例病例来自于农村,7例病例来自于城市。

3讨论

新生儿死亡率和国家的妇幼保健水平、医学水平和国民经济有直接关系,在对国家的医疗水平进行衡量时,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2]。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进步,进而也有效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新生儿死亡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全部1787例新生儿中,32例新生儿死亡,临床死亡率为1.79%(32/1787);本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相似[3]。

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全部3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13例死于感染性疾病,7例死于先天性畸形,6例死于早产儿,4例死于窒息,2例死于硬肿症;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分析了新生儿死亡与发生季节、围产因素、日龄、胎龄、住院时间以及居住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晚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死亡病例主要来源于偏远农村,不了解围生期的保健知识和新生儿疾病知识。另外胎龄、体重以及日龄越小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和临床病死率也更高,结果显示先天畸形生活能力地下、早产儿以及低体重儿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早产、窒息、畸形则是导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婴儿死亡例数中,新生儿死亡例数的占比大约为三分之二[4],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全部3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21例的日龄小于1天,1例的日龄为1-7天,10例的日龄大于7天;结果表明和晚期新生儿(7-28天内)相比,早期新生儿(出生7天内)的死亡率更高。现阶段产科中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依然较高,缺氧缺血性脑病则是新生儿窒息的一种主要并发症,是导致足月脑损伤的一个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是脑损伤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应对孕期保健进行强化,定期进行产检,让孕妇掌握胎动的自测方法,在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就医。早产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新生儿出生的胎龄越小,其体重就越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则越高,死亡并发症主要包括硬肿症、肺透明膜病以及出血,而产科因素则包括胎膜早破、胎位异常、脐带打结、重度妊高症等,所以应加强孕妇孕期保健的宣传教育,对产前检查进行强化,及早进行干预,对早产进行预防,让早产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降低。畸形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疾病都能在胎儿分娩前确诊;所以加强产前体检和优生宣教工作,同时加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工作,让畸形儿的出生率降低,进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晚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新生儿护理水平质量的不断提升,抗菌素应用的合理性提高,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进而也有效降低了晚期新生儿死亡率[5]。

总之,要想让新生儿死亡率降低,就应对产前检查进行强化,对产科质量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复苏技能进行不断提升,对新生儿的监护环境进行改善,让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最终让新生儿死亡率降低。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建设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对医疗水平进行不断提升,加强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人们的疾病认知和防治水平提高,对围生期保健进行强化,让畸形、窒息以及早产的发生率降低,最终让新生儿死亡率降低。

参考文献:

[1]张素琼,曾巧平.10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9):2953-2956.

[2]刘晓鸥.2008——2012年晋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633-7634.

[3]甘慧君,黄琼,杨花垣等.742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J].西部医学,2015,27(12):1845-1846,1850.

[4]蔡迪利,陈敏,黄岩等.浙江省台州市某医院2011年围产儿死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5):62-64.

[5]周宁,刘传勇,曹梅馨等.广州市海珠区2006-2010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5):73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