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输注HIV感染者血液未被传播HIV的病例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一起输注HIV感染者血液未被传播HIV的病例调查

刘璋1杨蓉蓉2桂希恩2罗云芳1李芳1

刘璋1杨蓉蓉2桂希恩2罗云芳1李芳1

(1湖北省大悟县苏区人民医院感染科湖北大悟432824)

(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目的了解输注HIV感染者血液传播HIV的机率及其对艾滋病防治和研究的意义。方法对某医院26名接受HIV阳性供血员血液的患者进行随访及HIV和HCV筛查。结果1995年8月8日至1996年12月27日在该医院输注某HIV感染者全血的26名患者中8人已死亡,2人失访,在筛查的16名受血者中,15人抗-HIV阳性,14人抗-HCV阳性,接受输血后,HIV和HCV传播率分别为93.8%和87.5%。1例受血者多次检查抗-HIV均为阴性,HIV-RNA阴性,但抗-HCV阳性,HCV-RNA阳性。被发现的HIV感染者均得到了救助、治疗和培训。结论在血传播为主的艾滋病疫区,对输注未经HIV及HCV检测血液的人群进行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治疗和救助HIV感染者,有利于避免HIV的二次传播。输注HIV感染者血液传播HIV概率很高,但确有个别人不受传染,其机制可能与基因类型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艾滋病毒供血受血筛查

1981年在男同性恋者中发现艾滋病,1982年发现接受第Ⅷ因子的血友病患者也可感染艾滋病。从而证实,性接触及输注HIV感染者血液或血制品均可传播艾滋病。关于输血传播HIV的机率,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一起接受HIV感染者血液的26例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并对其结果及意义进行探讨。

1材料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2年某医院诊断艾滋病患者一名。该患者否认静脉吸毒、有偿供血及多性伴等高危行为,但1995年曾在该院输注未经HIV及HCV检测的血液。为了解该患者感染HIV的原因,对供血员作了调查。调查发现该供血员此前曾在河南及湖北等地多次有偿供血浆及全血,本次调查发现该供血员HIV阳性。查阅该院九十年代的病历资料发现,1995年8月8日至1996年12月27日,该供血员先后为26名患者输血。这些受血者均被列为本研究的对象。其中16名抽血化验者均得到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

1.2诊断标准

HIV/AIDS的诊断依据2002年中国CDC艾滋病诊断与治疗指导方案(试行)[1],丙型肝炎诊断参照2000年中国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西安)修订标准[2]。

1.3观察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1.3.1抗-HIV检测:两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均为阳性的标本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做确认实验。

1.3.2病毒载量:HIV载量采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HIV核酸扩增荧光定量试剂盒检测,试剂批号20051203,最低检测水平<500copies/ml。HCV载量采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HCV核酸扩增荧光定量试剂盒检测,批号20060101,最低检测水平<1000IU/ml。血浆RNA的提取采用ROCHEVIRALRNA提取柱。仪器为美国生产的IcyclerIQ荧光定量PCR仪。

1.3.3HIV亚型测定: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核酸,设计特定的引物,应用巢式PCR技术扩增HIV结构基因(gag)序列,扩增产物提纯后连接到PHD18-T载体,在感受态细胞中转化后涂板,挑取单克隆培养,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后送菌液测序。

1.3.4CD4+T淋巴细胞计数:应用BeckmanCoulter公司生产的EPICSXL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

1.3.5抗-HCV检测:应用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ELISA体外诊断试剂盒检测。

1.3.6全血细胞计数:使用SYSMEX1800血液分析仪检测。

2结果(见附表)

2.126名受血者HIV感染情况

随访发现,26名受血者中,8人死亡,2人失访。据家属及有关人员介绍,死亡者大多出现过类似艾滋病的症状。在筛查的16名受血者中,15人HIV阳性(ELISA法+WesternBlot法),1人(何某)反复检查抗-HIV阴性,且HIV-RNA阴性。值得研究的是何某受血时间为1996年5月1日,刚好位于确认的15位HIV和HCV感染者受血时间的中间。

2.2HIV阳性者亚型

对15例HIV阳性者中12例做HIV亚型检测,均为B’亚型。

2.3确诊HIV感染者的情况

本调查确诊的15名HIV感染者均及时得到了救助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符合抗HIV治疗条件者全部得到了免费ART治疗及抗机会性感染治疗,3人因合并严重机会性感染死亡,病死率为20%。存活的12人中,7人得到了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其余5人CD4T淋巴细胞数较高,未达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标准,正在定期随访和监测。

2.4输血后未感染HIV者的情况

何某,女,55岁,1996年5月1日因左乳腺癌手术输血400ml。目前身体状况尚可,体重56.3Kg,Bp120/75mmHg,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侧乳房、胸大肌及腋窝淋巴结已切除,心肺体检无异常,肝脾不大。血常规:WBC6.05*109/L,Hb152g/L,淋巴细胞绝对值1.84*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0.4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68*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12*109/L,血小板228*109/L。肝功能:ALT16U/L,AST22U/L,T-BILI7.9U/L,D-BILI3.1U/L,TP79.7g/L,Alb50.9U/L,GGT28U/L,ALP49U/L。GLU4.28mmol/L;TC5.54(参考值3~5.2mmol/L),TG5.23(0.55~1.72mmol/L),HDL-C1.13mmol/L,LDL-C1.43(1.5~3.1mmol/L),Lp(a)11.8mg/L;补体C31.220g/L,补体C40.297g/L,IgG12.14g/L,IgA1,84g/L,IgM1.743g/L,IgE325.0(参考值100~288ug/L)。CD31242/ul,CD4622/ul,CD8596/ul,CD4/CD81.04。胸片、肝胆脾/泌尿系/生殖系B超及心电图均未见异常。多次抗-HIV阴性,HIV-RNA阴性,而抗-HCV阳性,HCV-RNA1.24×103。

2.516名受血者抗-HCV阳性情况

受血16人中,14人抗-HCV阳性,HCV阳性率为87.5%。

3讨论

本组对接受HIV阳性献血员血液的16名受血者进行筛查,发现15名HIV感染者,并对他们进行救助、艾滋病知识培训。12名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HIV感染者得到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生命得以延长。对CD4T淋巴细胞数较高;3例HIV感染者因发现时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合并严重机会性感染,最终死于艾滋病。因此,在血源性艾滋病流行区对可能感染HIV的受血者进行筛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并能降低艾滋病相关的病死率。

HIV感染者可通过夫妻生活将病毒传给配偶,造成夫妻间传播[3];HIV阳性的孕妇可能将病毒传给子女[4]。本组通过筛查发现15名HIV感染者,1名已发生夫妻间传播,其余14名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采取了保护措施;并对育龄期HIV阳性妇女进行了包括HIV母婴阻断等优生优育方面的宣传工作,为减少艾滋病的家庭内传播起到积极作用。事实证明,在血传播艾滋病疫区,对HIV阳性供血员的受血者进行普查有助于较早诊断、治疗和救助HIV感染者并有利于避免HIV的二次传播。

文献报道,输注HIV污染血液传播HIV几率为89.5%[5],本文调查同一HIV阳性献血员的16名受血者中,15人受到HIV传染,1例反复检查,无感染HIV的证据。本组输血HIV传播几率约为93.8%。

本文的献血员于2004年意外死亡,未作HCV检测。本地区有偿供血感染HIV者87.3%抗-HCV阳性[6]。16名该献血员的受血者中,14人感染HCV,提示该献血员是HCV传染来源,本组HCV传播率约为87.5%。

何某感染HCV,说明她并无抵御HCV感染的能力,但何某未感染HIV,提示机体抵御HCV和HIV的机制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何某未感染HIV是否与她存在抵抗HIV的特殊免疫力有关?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等与普通人无明显差别;补体、IgG、IgM、IgA均在正常范围,仅IgE略高于正常值。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以及CD4/CD8均在正常范围,未提示特殊免疫功能。文献报道,某些基因变异人群,感染HIV后病毒长期被控制在低水平,免疫功能受损不明显,并长期生存未发病[7]。何某未感染HIV是否与她的基因变异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HIV疫苗研究受挫折的今天,对不易感染HIV者及感染后长期不发病者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艾滋病诊断与治疗指导方案(试行).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2002年.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62.

[3]杨蓉蓉,桂希恩,熊勇,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夫妻间传播的调查.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5):294-297.

[4]邓莉平,桂希恩,庄柯,等.中国某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与阻断的调查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3):183-186.

[5]DoneganE,StuartM,NilandJC,etal.Infectionwith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HIV-1)amongrecipientsofantibody-positiveblooddonations.AnnInternMed1990;113:733-739.

[6]张永喜,罗小光,桂希恩,等.有偿供血员HCV、HIV和HBV感染的调查分析.临床内科杂志,2001,18(4):308-309.

[7]JacquesF,KevinVS,GeDL,etal.Awhole-genomeassociationstudyofmajordeterminantsforhostcontrolofHIV-1.Science,2007,317,94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