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分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王燕

王燕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王台铺矿小学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在近几年来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音乐欣赏审美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矗本文简单分析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途径

审美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经历长时期的生活实践才能逐渐完善,而审美教育形式又极为多元化,选择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秉承科学合理的审美理念,将有助于锻炼小学生个体热爱、理解、欣赏音乐美感的潜能。因此,必须引起有关教学人员重视。

1选择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1.1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人一旦收听富有美感的音乐时,神经系统就会自然地兴奋起来。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选择进行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强化,使得他们随时在歌唱练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全化发展结果。

1.2完善学生的智能素养。

人的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右脑则进行形象思维,因此许多人习惯性地将右脑视为音乐脑,由此可以清晰化判定,创造潜能的确和音乐有着极为缜密的关联。特别是在组织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不单单可以实时性赋予他们全新的美感享受,同时亦可以完善他们的思维体系,保证全面平衡个体的左右脑之后,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智能素养。

2现代进行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科学合理性培养的途径

2.1确立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音乐作为一类情感艺术项目,需要小学生在不断熟悉和灵活实践各类演唱技巧的同时,及时领悟和演绎当中的情感要素,毕竟选择在歌曲中体验丰富的情感,要比传统的曲调和演唱技巧训练显得更为关键一些。归结来讲,理解音乐情感始终是音乐审美能力锻炼的初步阶段,对于情感加以精确性把控,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美感的鉴赏水准,保证这类群体实时性融入到完善化的审美情境之中。基于此,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竭尽全力凸显音乐的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特征,令学生在充分掌握有关曲目内涵的基础上,获得更加强烈的情感共鸣效应。在此期间,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等,将自然地在审美教育中贯穿融入,这样一来,学生的压力会得以良性释放,由此自然地促使审美能力进步。如在进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预先组织学生完整地倾听这首歌曲,之后再引导他们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保证使其快速领悟到作品中蕴藏的丰富愉悦情感;之后再有序地教授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辅助学生加以生动性歌唱演绎之后,提升对整首歌曲韵律和情感美的感知能效。

2.2沿用以学生音乐审美、评价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标准

音乐审美和评价能力,实际上就是认证音乐社会与艺术价值的技能,在此期间,包括个体对音乐审美价值会衡量得更加精确一些,无形之中为后续高超的音乐评价和鉴赏能力锻炼,提供了保障。如若小学生的音乐自主评价意识不强,就无法及时感知各类音乐作品中的美感要素,无法判定整个音乐的雅俗特性,更加无法把握当中一系列积极进步的内容。长期下去,势必难以健全小学生群体的审美观念和情趣,令他们无法及时感受到各类音乐作品独特的艺术和社会价值。经过长期实践整理,有关音乐美丑、善恶的评价标准具体表现为:音乐节奏、音高、调式的协调性把控,音乐情感和精神内涵的集中性映射,音乐歌词意境与文学价值的凸显等细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基于引导和对比等方式进行评价自然性渗透,令学生在分别欣赏节奏明快和低速无聊的音乐作品之后,梳理出不同的感受结果,为日后小学生精确性辨识美丑、雅俗等音乐特征,做足准备工作。

2.3音乐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音乐之美

音乐的旋律、快慢等能表达作者不同的心情,歌曲中包含着不同的情感,比如欢快跳跃的音乐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之感,优美流畅的音乐则使学生心旷神怡,而缓慢低沉的音乐则给人一种哀伤的感觉,不同的歌曲情境给学生而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不同的情绪。由于音乐具有不同功能,我们可以运用音乐来调整我们的心情,比如,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欢快的音乐来调整情绪,让自己快乐起来。小学音乐老师要在课堂上选择恰当的音乐,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加上老师有艺术的组织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陶冶学生的情境,从而缓解由于学习而带来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在欣赏音乐中放松下来。学生在音乐中体会到了音乐的内涵,在教学情境中去用心体验,老师趁机对他们进行引导,引导他们去探究音乐,探究音乐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从而使其慢慢对音乐作品产生了兴趣。当然,学生在音乐欣赏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也无法理解音乐,而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曲,那么,教学效果将非常低下,对学生来说已经失去了欣赏音乐的意义。比如,在欣赏第六课《四季的歌》这一课时中的《捉迷藏》这首歌时,歌曲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春夏秋冬四个娃娃,爱捉迷藏来玩耍。春夏秋冬,四个娃娃。爱捉迷藏,来玩耍,冬躲春来,秋躲夏呀……这是一首很活泼欢快的歌曲,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实际中的四季变化,还可以找四个学生分别扮成春夏秋冬来表演一下,看哪些学生表现得更像,能表现出活泼欢快的情境。老师要把这首歌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想象在四季交替的时候天气环境等所产生的变化,每个学生要想出一件代表某个季节已经过去以及下个季节开始的例子,通过想象与对比,学生对歌曲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理解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2.4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音乐魅力

小学音乐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获取主要来自课堂教学,所以音乐老师要把握好40多钟的有效教学,让学生完成音乐专业教学,还要通过启发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感,通过音乐激发与感染学生,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老师要与学生互动,教与学共同进行,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歌曲《丰收之歌》时,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唱这首歌曲,唱歌的时候,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者老师与学生一起围成一个圈,大家边唱边挥舞双手,把欢乐的气氛烘托出来,场面非常热闹,从歌词中体现了丹麦农民丰收时喜悦的音乐风格,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非常感兴趣,参与热情高涨,加深了对歌曲的了解与理解。

2.5重视音乐教育的审美感知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音乐具有的特殊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不同于文学作品用文字来描述,也不同于美术中用绘画来表达,而是用声音这种特殊的形式,转化特殊的情感并作用于人。它通过悦耳动听的乐音形成特定的声音语言,凌驾于情感之上,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染与熏陶,以情感带动声音,以声音传递情感,做到情感与声音和谐相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这一审美主体的学习,老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与组织者,特别是在音乐审美赏析的时候,老师要慢慢引导学生学会审美感知,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情况多与老师交流探讨,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老师听,在老师的帮助下提升审美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且不能间断。音乐老师是音乐的专业人员,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把教学重点向思想内涵方面转化,不能仅限于外表,而是应该由表及里,走进学生的内心,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去寻找音乐教育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然地喜欢音乐,最终形成艺术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有创造性地学习音乐、创造音乐。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优质的小学音乐教师,要保证积极地在教材中挖掘一系列审美教育因素,保证赋予学生更多生动性的情感体验之后,促进小学生课堂中身心的愉悦性。长期下去,指导学生利用音乐进行各自的人生装点,持续感受音乐、生活中的美感并陶冶情操,最终促成心灵净化和人格提升。

参考文献:

[1]蔡小俊.谈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05):102.

[2]张楷琦.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02):79-80.

[3]韩苗苗.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国高新区,2018(14):126.

[4]尚丽琴.试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