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脂肪增多症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盆腔脂肪增多症1例

梁斐

空军航空兵第89旅93212部队医院116200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7岁。因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1年余来我部要求转诊。自诉于地方医院行彩超检查,诊断为腺性膀胱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遂转诊到上级医院,行彩超、膀胱镜、CT检查。彩超及膀胱镜示:左肾积水,腺性膀胱炎?;CT示:左肾盂、输尿管全程扩张积水,右输尿管轻度扩张积水及膀胱后壁不规则增厚,未予特殊治疗。为进一步治疗继续转诊上级医院,门诊行MRI检查,结果回报:1、膀胱底部异常信号影,多考虑腺性膀胱炎;2、盆腔脂肪增多,多考虑盆腔脂肪增多症;3、左侧输尿管中下段扩张。最终诊断为盆腔脂肪增多症。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014年3月1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电视下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部分切除,膀胱颈修整术,膀胱病变粘膜电切汽化术。术中见膀胱内口明显抬高,膀胱内三角区弥漫增生菜花状新生物,双输尿管开口位于其中,喷尿正常,膀胱粘膜明显滤泡样增生。用电切环修整膀胱颈部,切除部分前列腺组织,将菜花状新生物切除,电灼病变粘膜。手术顺利,术后行抗炎、补液、补钾、抑酸、对症及支持治疗,注射用羟喜树碱(冻干)50mg尿管注入膀胱冲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尿线增粗,呈线,排尿困难明显缓解后出院。

2讨论

盆腔脂肪增多症,最早由Engles于1959年提出,描述为乙状结肠和膀胱周围脂肪增多导致乙状结肠和膀胱固定变形。Foggl和Smith在1968年正式命名为盆腔脂肪增多症。本病发病率低,临床罕见,发病有种族和性别差别,黑人是白人的2倍,男女比例为18:1,发病年龄9-90岁,多数为20-60岁之间。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膀胱和输尿管炎症引起盆腔感染有关,或与肥胖、脂肪代谢异常有关。本病的诊断目前没有统一标准,比较公认的是:CT、MRI发现:①盆腔脂肪异常增多②膀胱受压呈梨形、泪滴状或香蕉状③腺性膀胱炎表现④直肠-乙状结肠明显受压拉直,结肠袋消失⑤合并肾积水。满足以上①或+②-⑤任意一条即可诊断。正因本病尚无明确诊断标准,故早期诊断较困难,尤其是在部队的基层卫生机构,诊治过程中容易发生误诊误治。本例患者从首次就诊最终确诊共经历了5家医院,先后行彩超、膀胱镜检查,分别作出了“膀胱炎”、“前列腺炎”、“腺性膀胱炎”、“肾积水”等诊断,最终依靠CT和MRI确诊为“盆腔脂肪增多症伴腺性膀胱炎”,说明CT和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周良平等[1]通过12例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的最佳影像学分析,认为MRI是诊断此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本例结果和这一说法较吻合,再一次证明了MRI是此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提示临床医师对于主诉为“长期反复发作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且难以用泌尿系感染或前列腺疾病解释的患者,可直接行MRI平扫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周良平,蒋学祥,王宵英,肖江喜等.盆腔脂肪增多症的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4):45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