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析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

徐东红

徐东红(湖北省襄阳市妇幼保健院4410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144-02

【摘要】本文通过对常见的护理隐患(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医源性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卫生学因素及患者因素)进行简要的解析,并从加强管理与培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提高人员素质;细化工作流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执行考核制度;科学管理,狠抓重点环节等方面提出相关防范措施,以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原因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引起护理不安全因素很多,如何有效地消除不安全因素影响,努力提高医护质量已成为医疗安全生产的工作目标,也是护理工作者近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1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主要有: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医源性因素、环境与卫生学因素、管理因素和患者因素等等。

1.1人员因素

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带来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如有的医院从成本考虑的角度出发,严格控制编制而导致人力资源缺乏,将一些经验不足的护士被迫推上需要更高能力、更多经验的岗位,导致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高压力工作使护理不安全因素增加这种现象在基层医院尤为突出。

1.2技术因素

是由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技术水平低或操作不熟练,工作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如少数年轻护士工作实践时间短,学习积极性差,护理操作规范不严格按要求执行,对护理核心制度掌握不够,执行不认真,对患者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给患者造成技术风险。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及开发应用,护理工作中技术操作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越来越多,不仅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操作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1.3医源性因素

是由护理人员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造成用药时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当,设备设施使用不当等原因给患者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其中由于护士不认真执行核心制度、违规违章操作造成的责任性差错事故占多数。例如:护士用口服药袋装PP粉放于床头桌上,造成患者误服,烧伤舌头;两名护士一起去抽两例患者血液,一护士抽血,一护士拿试管,没认真核对,造成患者输入异型血死亡等。

1.4环境与卫生学因素

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所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如基础设施的配备及布局不合理,出现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病人坠床骨折;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消毒隔离不严造成院内交叉感染;氧气蒸汽压力锅等医用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引起不安全因素,防火、防盗设施不到位所引发的安全事件等。

1.5管理因素

指因护理管理体制制度不健全,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不到位,各类物品仪器设备管理不善,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引起的安全隐患。重医轻护、理岗位人员流失严重、绩效工资分配不合理,护理人员之间心理不平衡,工作积极性下降等也是产生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常见的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不健全或不规范、护理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极易出现安全事故。

1.6患者因素

指患者本身不遵守医疗行为引起的安全隐患。有学者报道,患者的语言和个性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沟通,进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因缺乏医疗常识,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擅离医院病区,不按医嘱服药、滥用药物偏方,有的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个别患者或家属素质低下特别是在不良心境的情况极易和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引起护患纠纷,甚至发生暴力事件。

2防范的对策

2.1加强法规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为防患于未然,通过加强对全体护理人员(含实习生、进修生、护工和陪护人员)的护理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责任感,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维护患者与自身权益。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让老、中、青护理人员比例合理,数量与工作量相当,以改善护理人员超负荷、高压力工作状态。

2.2强化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护理队伍整体人员素质是护理安全的根本。加强人员素质管理,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管理培训,加强全院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实践能力培训。举办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识别与防范、护理病历中的书写法律问题、专科护理常规、组织成人心肺复苏、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各项急救技术的培训,及中毒、突然停电、停水等紧急预案演练,不断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提升护士应急抢救能力,全面提高技能素质,消除技术因素素质低下造成的护理安全隐患。

2.3完善各项制度强化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的贯彻执行是确保护理安全的核心。制定和实施相结合确保医疗安全的准则,因此,管理者应对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认真督查如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职责、制定严密的操作规程,加强各类资料的管理。制定详细的护理工作标准与工作流程,使全院各个护理岗位都能实施统一管理。从护理人员的着装、语言、举止规范,到最贴近患者的床头交接班、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冰箱及物品药品管理等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规范要求。并定期组织检查、公布检查结果,使护理工作管理力求标准和规范化。通过经常检查,及时清除护理安全隐患。

2.4注重科学管理狠抓重点环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少医院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探讨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如:建立科室护理差错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告之”制度,物品及服务标示警示管理制度,信息沟通本使用制度(通过护士长记录,护士记录,重要来电记录)利用信息沟通避免护理风险。严格带教制度,以及循征思维法、前馈控制法、“二八定律”等方法的运用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护理管理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范例,行之有效的学习和借鉴实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二八定律强调了要对关键制度、关键人员、关键患者、关键时间、关键科室等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管理。二八定律告诉护理管理者的核心思想是要专注于主要的事情,必须用80%的时间做重要的事情,从而理清了管理者的思路,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以保障护理安全。

2.5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护患沟通

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能让患者获得疾病相关知识,为护患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也促进了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良好的护患关系更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有效开展,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

2.6重视安全管理优化奖励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的意识,要加大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正视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一套科学的符合医院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有效的制度可以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可以使护理人员正视自身价值,激励护理人员争先意识与责任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同时管理者要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意识,做到勤督查、早发现、早解决,防患于未然,以科学发展的观点做好防范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戴利华,郭淑荣,戴丽君.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盲点分析及其控制措施[J]Clinicaljoumal2009.18(2):99—100.

[2]王美兰,林碎钗,贺彩芳等.护理安全委员会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与探讨中国医院2009.13(6);59.

[3]郭慧丽,曾晓霞,岳宏.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