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探讨

鑑永红

鑑永红

(河南省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安阳456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15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75例)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活血化瘀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9.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体积均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吸收血肿,帮助患者快速恢复。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性脑出血;活血化瘀方;血肿吸收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101-02

本次研究将以急性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15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50~80岁,平均(66.2±3.7)岁,脑出血量(18.2±8.2)ml,本组患者脑出血部位位于内外囊28例、基底节27例、混合出血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4例,女31例,年龄52~80岁,平均(66.7±3.5)岁,脑出血量(17.5±8.4)ml,本组患者脑出血部位位于内外囊27例、基底节26例、混合出血22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抽选标准:①患者均符合西医脑出血急性期诊断标准[1],同时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急性脑出血的中医诊断标准[2];②患者病发直至入院时间均≤72h;③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排出以下标准患者:①携带有心脏、肝脏以及肾脏功能机制异常患者;②出血量≥20ml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其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脑出血量、病发直至入院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脱水治疗、血压控制、吸氧、速尿、电解质平衡调节、酸碱平衡调节、应急性溃疡预防、抗感染、神经细胞营养补充以及其他相关的对症治疗。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细胞色素C等药物。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添加中医活血化瘀方治疗,配方为赭石20g、菊花20g、天马15g、鸡血藤15g、牛膝15g、钩藤15g、白芍15g、地龙10g、郁金10g、生甘草6g、水蛭4g、蜈蚣2条。上述诸药用水煎服后取汁300ml给予患者服用,分早晚各服一次。患者中若有昏迷者则采用鼻饲给药方式。两组患者均以28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给予患者头颅CT以测定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①结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测定其治疗效果:基本痊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较于治疗前降低90%~100%,临床症状基本好转且未遗留残疾;显著进步:患者治疗后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减少46%~89%,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遗留有残疾Ⅰ~Ⅱ级;进步:患者评分相较于治疗前降低18%~45%,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相较治疗前降低≤17%,严重者甚至直接死亡;②通过头颅CT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吸收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6.0统计数据,数据检验方式分别为t检验和χ2检验,P<0.05则二者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9.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0%,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2.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1±5.9)分、治疗后(5.4±3.1)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15.7±5.6)分、治疗后(10.3±5.2)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显著(P<0.05)。

2.3血肿吸收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肿体积(15.3±2.5)ml、治疗后(6.2±1.6)m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15.2±2.7)ml、治疗后(9.8±13)ml,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体积均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

2.4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脑出血指的就是患者由于非外伤原因导致自身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直接引发出血症状,脑出血属于脑卒中疾病的一种,患者临床症状以运动、语言、智力、意识、思维等诸多神经功能障碍为主,CT检查可以清晰探查到患者头颅出血部位。有关统计显示[4],脑出血患者约占脑卒中患者整体数量的20%~30%左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当前临床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需要持续卧床而进行降压、血压调整、出血防治、并发症治疗等诸多措施[5]。而在中医辨证治疗中,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患者病发机制与自身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邪气横窜经络而蒙蔽清窍息息相关,腑实与血瘀是本病治疗的关键。而本次研究中所用的活血化瘀方,其中的地龙、郁金、蜈蚣具有息风解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等诸多功效;天麻、钩藤以及菊花能够息风定惊、清热平肝、降压镇静等诸多功效,尤其是治疗风湿麻痹、四肢痉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以及语言障碍的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水蛭、鸡血藤能够活血通络、破血通经、逐淤消症,尤其适用于血瘀经闭、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赭石、牛膝则能养血热血、引血下行,配合生甘草调和诸药,最终达到活血化瘀、息风定惊、祛瘀降压的功效。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吸收血肿,帮助患者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宋大桥,曹校校,俞小芬,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中医中风病诊疗规范研究之二[J].世界中医药,2015,10(9):1358-1362.

[2]李耀华.中西医结合通腑涤痰法治疗急性脑出血4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2):2429-2430.

[3]陆敬毅.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47例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2):117-118.

[4]梁婧,丁良,王振华,等.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1):59-61.

[5]孙会成,荣阳,侯少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2):43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