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丁克虎

山西省翼城县翼城中学丁克虎

今天的物理自习课上,我布置了一道应用题。三分钟后,我巡视,只有两个同学完成了,两人的计算结果还不一样。五分钟后,同学们大多数陆陆续续地做完了,还有几个同学仍然没完成。答案五花八门,什么得数都有。我让他们互相交换检查,找出问题所在。我拿了十几个同学的作业一看,完全做错的就先不提了,有九个同学题目看懂了,物理公式用得也对,带入数字后却不会计算。有的等式没有化简,计算很繁琐,导致出了错;有的从上一步往下一步就抄错了数字或者符号;有的干脆不会去分母……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有。这么简单的计算,高一的学生用了这么长的时间,竟然还错误百出!我大吃一惊,这是怎么回事?这些知识,初中就应该解决的呀,难道这个班的同学计算能力差吗?等到第二节自习课,我给另一个班的同学布置了相同的作业,结果同前一个班如出一辙。我愣了,多么令人寒心,学生的计算能力怎么这么差!

回到办公室,同办公室的老师探讨这个问题,许多老师都有同感。而且好多同学都反映考试题目会做可就是做不对,很多时候都是计算出了问题。

高一期中考试结束后,对学生试卷进行分析时发现,学生由于计算方面的错误导致的失分占到总失分误的40%,这还只是平均值,对于个别同学来说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对于物理课来说,知识并不难懂,难的是在读懂题目后能运用正确的公式,计算得到准确的结果。目前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差,我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多数都不够端正,对于学习的认识不清楚,怎么会有端正的态度?家长逼着来读书,老师看着来学习,好像学习是为了家长和老师,完全跟自己没有关系似的。于是,老师在,就装模作样的读书写字;家长在,就端端正正的完成作业。老师家长缺席,学生就彻底放了风。可以说,这些孩子是被看着长大的,他们没有感觉到知识的魅力,没有看到知识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等到学习成绩公布了,如果不理想,就请家教,不管用处有多大,请来了老师心里就踏实了,求个心安嘛!再者,就是成绩不好,也能上个学校,学点手艺也行啊。更何况,学校里学的这些东西在生活实践中能用到多少呢?电脑、计算机、手机等功能齐全,还怕计算出错吗?所以,学生们对于计算早就有了应对措施,有了依赖性,自然对于计算就不重视了。这些想法都会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和态度,造成了计算能力的低下。

二、学生学习自觉性差

能考上高中的同学,在初中的时候大多数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家长眼里,就是优秀人才。于是,平时严加看管,加紧训练,反复做题,把课本上的知识点重复了无数遍,熟练了,就有了答题套路,成绩也就提高了。到了高中,科目多,内容多,课程排得满满的,一课紧跟一课,知识点在不断更新。全都是陌生的知识,学校也没有安排巩固复习的固定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之余自己挤时间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否则,所学的东西就会忘记。自觉的同学会利用早晚自习时间、星期天、节假日等加紧学习,做好预习工作和复习工作;而很多同学,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还打瞌睡。对待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要么跟同桌商量着完成;要么翻开课本照着例题做;要么边做边看答案,随时改正错误;要么干脆,拿别人的作业抄一下。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学生自觉性太差的表现。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平时看着还不错,一上考场,错误百出。

三、学生计算习惯不好

有人说,计算还要好习惯呀?是的,从小养成一个好的计算习惯,受益无穷。计算前,准备好草稿纸,每算一道题,在草稿纸上都有清晰的标记,题号清楚,数字整齐清楚,题与题之间间隔适当,便于检查。练习题做完后,草稿纸也是整整齐齐的,哪儿有问题一目了然。这是良好的习惯。而我们的好多学生自作聪明,认为自己脑子很灵光,口算,简单题可以,复杂题就会出错的。还有的同学也用草稿纸,可是上面乱七八糟的,检查的时候没有头绪;还有的同学,拿一小片纸,写一丁点的小数字,看也看不清,写着写着就弄错了,错了重来,不放心,再算一遍,三遍三个结果,怎么办?计算的过程已经找不见了,看看列的式子,像一堆杂草,只好再算一遍。这样多浪费时间呀,倒不如留下计算的过程,帮助检查。

第四,学生学习压力大

从小学开始,学习时间就卡得很紧。在学校学习一天,放学后还有很多作业,想出去玩,心乱如麻,胡写乱画应付了事,做完了就行,管它写成什么样子。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坏毛病,产生了厌学情绪,对什么都不认真了。

上了高中,功课多,顾及不过来,想把每门功课都学好,需要下大功夫,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没有追求美好的愿望是学不好的。再者,从初中刚上高中,摆脱了初三的压力,还没喘过气来,新的学习负担又压上了。所以说,倒不如教材内容少一些,精一些,对学生的基本功多加训练,学什么就学透,学好,能够学以致用,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种种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所学的东西没有机会实践,如果我们能把教材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去农场帮农民计算利润,分析市场走向规律,甚至让同学们帮着别人去买卖东西,负责计算成本和效益……这样学的东西就有用多了,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懂得了生活的艰辛。

我相信,只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老师积极引导,扎实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习惯,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就一定会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