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与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与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李波

(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泰兴225411)

【摘要】目的:分析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探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时间段内(护理干预前)在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护理干预后)在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分析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比干预前后血透室医院感染率,了解干预前后护理服务质量。结果:干预后血透室医院感染率0%低于干预前8.00%(环境不卫生2.00%、未完全消毒血透机2.00%、防范意识欠缺4.00%);干预后护理服务质量优于干预前,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环境不卫生、未完全消毒血透机、防范意识欠缺方面,从这三方面加强管理,可减少血透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250-02

血透室是医院重要部门,由于血透室是引起乙肝、丙肝等医院感染事件的高发地,因此,医院应对此多加重视,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便于减少医疗纠纷[1]。从本院选取血液透析室干预前后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血液透析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究具体的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资料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这1年中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为观察组(期间进行管理干预),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57.5±1.5)岁。同时,把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进行管理干预),患者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51.5±1.5)岁。两组患者,其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分类整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资料,内容包括感染发生情况,医院感染类型等。

1.3评价指标

①血透室发生医院感染的状况(从干预前后的感染发生率对比情况,分析感染安全隐患类型:环境不卫生、未完全消毒血透机、防范意识欠缺);②护理服务质量(以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的优良状况进行评定,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常规护理、病房消毒以及感染防范意识(分值:100分)分值越低,护理服务水平越差)[2]。

1.4统计学方法

分析处理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通过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干预前后血透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管理干预后,血透室医院感染发生0例(0/50);管理干预前,血透室医院感染发生4例(4/50)。管理干预后感染发生率0%低于管理干预前8.00%,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3.1血透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安全隐患

从本次研究的结论中可知,在实施管理干预前,血透室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其中环境污染占2%,未完全消毒血透机占2.00%、防范意识欠缺占4.00%,由此可见,血透室感染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①环境污染。血透室接待的患者多,受条件限制,因而其空气流动性不是非常好,给细菌滋生提供了空间。②血透机未彻底消毒。细菌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可附着于仪器表面,加之仪器使用频繁,因此,消毒合格率很难保证。同时,护理人员在配置或者操作过程中,未规范使用也会让细菌大量滋生。③防范意识薄弱。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治疗中,极为重要。在血透室操作执行中,护理人员是否遵守无菌操作程序,也会影响结果。部分患者对于感染的认识不深刻,以至于防范意识非常欠缺[3]。

3.2干预措施

做好环境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干净整洁的环境,为此,应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每天适当通风(紫外线空气循环风消毒);第二,湿式打扫诊室(治疗结束),针对室内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要及时清洗及消毒;第三,控制室内往来人员数量在合理范围内。

做好消毒管理工作。第一,治疗完成后,及时清洁血透机机身表面、底座,并进行消毒(氯消毒液浸泡毛巾擦拭)。同时,透析机在使用之前,要做好内部消毒。第二,对于传染病患者,要单独设置血透机进行透析以免血源性疾病传播,针对其使用的设备和物品要严格管理。

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流程以提升其护理防范意识。第一,护理人员要严于律己,防止手污染。第二.护理人员在配制透析液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4]。第三,透析操作过程中,为了规避护理风险,护理人员需正确实施操作。

综上所述,环境不卫生、未完全消毒血透机、防范意识欠缺,这三点是常见的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应该做好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并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流程。

【参考文献】

[1]沈益.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与护理干预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74-75.

[2]张春梅.血透室的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25(25):164-166.

[3]李红芍,李恩慈,娄丽妮,徐伟洁.强化血透患者安全保护的策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7(05):124-125.

[4]孔洁.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感染的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0(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