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1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李广平

李广平(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医院048400)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针对2003年4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患者40例,对患者年龄、出血发生月份、起因、肝功能分级、出血量、能否并发肝性脑病和发生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年龄在40~49岁、50~59岁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比例最大;月份在12~2月、3~5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比例最大;出血量>1000mL和<1000m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等级B级、C级且与A级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与患者的出血量和肝功能状况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止血治疗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进行抗病毒及改善肝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我国肝硬化患者人数大约为500万左右,每年国内死于乙肝后肝硬化的患者近100万,肝硬化患者中的10%左右会最终发展为肝癌。以前,肝硬化患者年龄大多数为30岁到50岁,近些年,肝硬化患者逐渐年轻化,并呈上升趋势。肝硬化导致死亡往往是由并发症起因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最常见、最危重的并发症,特别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常使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约有半数晚期肝硬化患者死于这种并发症。笔者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增强意识,为积极治疗提高理论依据。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针对2003年4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患者40例,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例,患者肝硬化病史为3~28年,第二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10例,患者中男35例,女5例,年龄在20~78岁,平均年龄(55±1.89)岁,笔者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对患者年龄、出血发生月份、起因、肝功能分级、出血量、能否并发肝性脑病和发生后影响因素。

1.2临床方法

在收治的40例出血患者中,仅发现便血者10例,便血并伴随有呕血者30例;确诊为消化道大出血者22例患者主要依据患者脉搏、血压、呕血量、休克指数、临床症状等患者出血量大于1000mL,小于1000mL者为18例;再依照Child-Turcotte肝功能分级(1964年)计分法进行肝功能分级,A级患者4例,B级患者20例,C级患者14例;出血后出现明显肝性脑病、意识模糊者并发症8例,均发生在73h内,最短出血后34h发生为2例,由于抗肝性脑病治疗效果明显,患者都在3~5h后意识渐渐清醒;治疗的40例患者中死亡21例,占总出血患者的52.50%,由于出血量大而没有很好的方法处理导致直接死亡的患者9例,占总出血患者的22.50%;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止血效果好,但因后期出现并发症死亡者10例,占总出血患者的25.00%;另有1例患者死因为肝功能衰竭,1例患者死因为肾功能衰竭。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诱发因素组成

在收治的4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无明显诱因的为14例,吃干硬难以消化的食物及过量饮酒诱发者7例,由于患胃肠炎疾病出现呕吐、腹泻等诱发者为9例,户外由于剧烈运动诱发者3例,腹部因收暴力打击诱发者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患者年龄、月份分布。见表1、2。

3讨论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约有60%~75%是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引起的。当出现肝硬化时,肝脏组织正常结构受到影响,使肝内血液循环受到阻碍,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此时,来自胃肠道、脾脏等器官的静脉血在门静脉处受阻,被迫通过食道和胃底部静脉通过,使这些部位的静脉长期处于高压状态,逐渐形成静脉曲张。形成的曲张静脉就好比是备注满水橡皮管,一旦受到粗糙饮食、暴饮暴食、情绪激动、大便秘结用力等因素影响就很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引发大出血。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与患者的出血量和肝功能状况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止血治疗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进行抗病毒及改善肝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80-485.

[2]洪新田,钟碧慧.肝性脑病146例诱因与预后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9,8(3):206-268.

[3]张宏琪,闫跃生,刘连杰.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115例临床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1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