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分析

杨芳刘冬洁张德慧庄永志

杨芳刘冬洁张德慧庄永志

(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总医院肿瘤科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临床调强放射治疗的方法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20例适形放射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CR17例,PR2例,NC1例,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为100%,存活率100%。结论通过改变相应形状射野内的射束强度使剂量分布在三维上适合靶区,同时将正常组织的剂量减至最小。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42-02

鼻咽癌是来自鼻咽黏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是多发肿瘤之一,鼻咽癌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国内报道最小3岁,最大90岁,以30~50岁为多见。鼻咽癌好发于咽隐窝、鼻咽顶后壁及鼻咽侧壁,可用间接鼻咽镜、纤维鼻咽镜和鼻内镜进行检查。鼻咽癌对放射线有一定的敏感性是治疗鼻咽癌首选的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20例适形放射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鼻咽癌患者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8岁。病理类型为低分化鳞癌19例,中高分化鳞癌1例。Ⅰ期2例,Ⅱ期6例,Ⅲ期12例。

1.2方法

初治病人首选放疗,T4和(或)N2~3病人综合化疗;残留或复发病人,淋巴结首选手术。具体治疗方案按治疗。配合化疗:按体表面积予以,①诱导化疗,适应证;T4或N2~3,方案:Cisplatin2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或Cisplatin80~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水化),5-FU750~10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也可行48h中心静脉注射);②同期放化疗,适应证:a.T3~4。方案: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选用下述其中之一的单药治疗。Cisplatin30~40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Cisplatin80~100mg/m2静脉滴注每3周1次,水化;b.N2~3方案:DDP60mg/m2第1天,5-FU600mg/m2第1~5天(可行48h中心静脉注射),第1周及第6周做2个疗程。③辅助化疗适应证:T4放疗后有残留者,N2~3已做同期放化疗者。方案:Cisplatin2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或Cisplatin80~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水化),5-FU10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civ)放疗后第4及第8周做2个疗程。配合热疗:淋巴结≥5cm,予以局部微波热疗,每周1次;颈淋巴结放疗30Gy后若不退缩,应酌加热疗,每周2次。

2结果

按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CR17例,PR2例,NC1例,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为100%,存活率100%。

3讨论

鼻咽癌好发于咽隐窝、鼻咽顶后壁及鼻咽侧壁,可用间接鼻咽镜、纤维鼻咽镜和鼻内镜进行检查。鼻内镜近年来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展很快,应用该技术除了检查鼻腔鼻窦的病变外,对发现鼻咽部的病变有独到之处。鼻咽癌早期病例可见鼻咽部局部黏膜粗糙不平,肉芽组织状或小结节状肿物。肿瘤逐渐发展可呈菜花型、结节型、溃疡型或黏膜下型等不同类型。

间接鼻咽镜检查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为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方法之一。可依次观察双侧咽隐窝、咽鼓管口、咽鼓管隆突、鼻咽顶后壁、底壁及后鼻孔等部位,进行双侧对比是否对称,观察鼻咽黏膜是否光滑,表面有无肿物,如遇咽反射敏感者,可用1%~2%丁卡因溶液喷雾后再检查。

纤维鼻咽镜检查先用2%麻黄碱溶液收缩鼻黏膜后再用1%~2%丁卡因溶液做鼻黏膜表麻。将纤维镜从前鼻孔进入鼻腔,边观察边将镜推进至鼻咽部,仔细观察双侧鼻咽侧壁、咽隐窝、咽鼓管口、咽鼓管隆突、顶后壁及后鼻孔等处。鼻内镜鼻咽检查鼻内镜检查对张口受限和病变较隐蔽的病者来说,有独到之处。鼻内镜鼻咽检查一般取鼻腔入路,先用1%~2%丁卡因溶液棉片(内加1:1000肾上腺素)行双侧鼻腔黏膜表麻,然后选用0°或30°鼻内镜从一侧鼻腔进入,观察后鼻孔、鼻咽顶后壁、咽隐窝、咽鼓管口、咽鼓管隆突、鼻咽侧壁等处。亦可选用70°鼻内镜经口咽观察鼻咽部。鼻内镜行鼻咽检查的优点是:可清楚观察鼻咽部各部分的结构,清晰度高,光源强,并有放大作用,可发现较小的病灶及黏膜下病变。

常规放射治疗方案,设野原则。

放疗靶区:原发灶区、亚临床病灶区和受累淋巴结区。原发灶区,是指影像学所见的鼻咽肿瘤;亚临床病灶区,是指鼻咽癌可能扩展、侵犯的区域如颅底、鼻腔后1/3、后组筛窦、蝶窦下部、咽旁间隙和阴性颈淋巴结引流区等,颈部照射范围应超出淋巴结转移部位1~2个颈区;受累淋巴结区,是指临床和影像学观察到的肿大淋巴结所在区域。

设野方法和常用照射野基本设野方式:先面颈联合野+颈前切线野32~36Gy,然后缩野改用小面颈联合野+上颈电子线野+颈前切线野和(或)面颈分野照射,面颈分野的主野为耳前野+颈切线野,可根据病灶范围加用鼻前野、咽旁野、颅底野和颈部小野等辅助照射野进行个体化设计。

常用照射野如下,面颈联合野:前界为同侧眼外眦后1.5cm,筛窦后组和(或)鼻腔侵犯时适当前移;上界平蝶窦顶,注意保护垂体,颅底骨质破坏、蝶窦、海绵窦侵犯时应在病灶边缘上1~1.5cm;后界上段距斜坡上段0.5cm,下段沿后颅窝底内缘,颈段包括乳突周围淋巴结和副神经链淋巴结;下界在甲状软骨切迹水平。小面颈联合野:前界、上界和下界同面颈联合野,后界向前移避开脊髓。耳前野:前、上界同面颈联合野,后界距斜坡下段0.5~1cm,下界距原发灶肿物下缘下1~1.5cm。鼻前野:上、下界同耳前野,左右界在原发肿瘤外缘1~1.5cm,注意挡眼。上颈电子线野:前界与小面颈联合野后界衔接,上界沿后颅窝底内缘,后界包副神经链接淋巴结,下界同小面颈联合野,根据照射目的和深度选取电子线能量,一般为8~12MeV。咽旁野:当颈动脉鞘区明显侵犯时必须采用作为补量。根据咽旁后间隙侵犯的范围和上颈后区淋巴结的情况决定照射野角度和大小,剂量应根据TPS计算结果而定。颅底野:当颅底(尤其是蝶窦、圆孔、卵圆孔、破裂孔和斜坡破坏时)和(或)海绵窦侵犯时必须采用作为补量,射野设置根据病变范围决定。颈切线野:全颈前切线野,上界过乳突与耳前野下界衔接,或根据上颈电子线野和耳前野下界而定,下界沿锁骨上缘或下缘,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需在锁骨下缘下1~2cm,外界在锁骨外端,中间用2.5~3cm宽挡块遮挡喉、气管和颈髓;上颈前切线野,上界同全颈前切线野,下界在环状软骨,外界露空;下颈前切线野,上界与面颈联合野下界衔接,余同全颈前切线野。颈部小野:用于补充照射残留和复发淋巴结。②体位及固定:仰卧位,头仰伸程度依照射要求而定,塑料面罩固定。③放射源,60Coγ线或6~8mV高能X线,辅以电子线治疗原发灶及颈转移淋巴结。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后装腔内或插植照射治疗,可作为原发灶推量照射。④时间剂量分割:原发灶区65~75Gy,受累淋巴结区60~70Gy,亚临床病灶区50~55Gy。a.常规分割:1.8~2Gy/次,1次/d,5次/周。b.非常规分割。超分割放疗:1.2Gy/次,2次/d,两次之间相隔6小时以上。分段放疗:一般不使用,但对一些年老体弱及放疗中反应严重不能坚持放疗者酌情使用。

设计为同时给予原发灶高剂量以及亚临床灶或所选择的治疗区域稍低的剂量,由于更高的适形度,IMRT治疗计划能够显示其剂量贡献可以明显优越。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传统放疗技术比较,它挑战了当今放射肿瘤学计划的许多原则。对鼻咽癌的治疗来说,这种新的治疗计划及实施方式显示了鼻咽癌提高治疗比率的显著潜在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充,卢泰祥,韩非,等.139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5(1):1-6.

[2]邓小武,黄劭敏,钟宁山,等.调强放疗的物理剂量验证.癌症,2001,20(10):1092-1094.

[3]袁智勇,高黎,徐国镇,等.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初步结果.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4):23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