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措施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综合治疗措施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李世菊

(四川省通江县妇幼保健院四川通江6367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综合治疗措施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研究期间在母婴一区住院的产妇1650例和母婴二区住院的产妇96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即刻肌注缩宫素配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即刻肌注缩宫素同时以0.9%NS加缩宫素持续静脉滴注2小时以上并配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2例,发生率为0.1%;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35例,发生率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措施对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综合治疗措施;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141-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000ml,80%发生在产后2h内[1]。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为50%~75%,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2/3[2]。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3]。当产妇合并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巨大儿、羊水过多、多胎妊娠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上升[4]。因此,产后通过积极综合治疗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本研究选两个产科病区的同期住院产妇,对比不完全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12月收入母婴一区妊娠28周~42周分娩的产妇1650例作为观察组;收入母婴二区的妊娠28周~42周分娩的产妇9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产科并发症、合并症、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1650例产妇于头位胎儿前肩娩出后、胎位异常胎儿全身娩出后、多胎妊娠最后1个胎儿娩出后肌注缩宫素,同时以0.9%NS加缩宫素10U~20U持续静脉滴注2小时以上加强子宫收缩,配合采用监测观察和早发现出血征象、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早期吸吮、为产妇保暖等措施,对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准备。对照组960例产妇于胎儿娩出后即刻肌注缩宫素,配合采用监测观察和早发现出血征象、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早期吸吮、为产妇保暖等措施,对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准备。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并记录产妇产后2h及24h出血量。

1.3.2出血量计算采用称重法计算产后出血量:产后用专用卫生巾重量法计算净出血量,按比重1.05相当于1ml血液的标准计算产后出血量,出血量(ml)=〔卫生巾用后重量(g)-卫生巾用前重量(g)〕/1.05。

1.4评价标准

经阴道分娩的产妇阴道流血量≥500ml者;剖宫产产妇阴道流血量≥1000ml者。

2.结果

2.1两组产妇阴道出血量的比较

观察组1650产妇产后24h出血发生2例,发生率为0.1%;产后2h出血发生0例,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960例产妇产后24h出血发生35例,发生率为3.6%;产后2小时出血发生30例,发生率为3.1%。两组产妇综合治疗后产后2h及24h产后出血预防效果对照见表1、表2,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产妇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2例中1例因软产道裂伤未及时发现,1例因出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35例中3例因软产道裂伤未及时发现,2例因出凝血功能障碍引起,而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30例,占产后出血总数85.7%。

3.讨论

产后2h(第四产程)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期。此时产妇仍需留在产房接受监护,因为80%以上的产后出血发生在这一阶段[5]。本研究主张必须重视对产妇产后2h的监护,需要密切观察产妇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定时测量产妇血压、脉搏、体温和呼吸,早发现出血和休克征象;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致产后出血;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充分做好输血和输液准备,并为产妇做好保暖。

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后2小时出血发生率占产后出血的70%~80%以上,高危妊娠产妇由于存在影响子宫收缩的因素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6]。目前临床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主要使用宫缩剂,美国妇产科学会于2006年公布的产后出血治疗指南中指出,缩宫素、前列腺素、麦角新碱为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而缩宫素以其无明显不良反应和高效及高度安全被视为一线药物首选,缩宫素应用是预防产后出血关键一步[7]。本研究主张常规使用缩宫素预防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缩宫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法:子宫平滑肌有缩宫素受体,缩宫素与受体偶联导致钙通道激活和肌浆网钙的释放,使子宫收缩,迅速关闭子宫肌层创面的血窦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缩宫素肌注后3~5分钟起效,静滴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半衰期为5min左右,大部分经肝肾破坏,作用维持30~60min[8]。在预防产后出血中主张第二产程前胎儿肩娩出后常规肌注或静滴缩宫素,于第三产程作用达高峰期,但其作用快而不持久。故本研究在产后出血的预防中正是利用缩宫素属于时间依耐性药物,对产后子宫收缩作用强、起效快而半衰期短的特点,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U,同时以缩宫素10u~20u加入0.9%NS500ml中以50~60滴/分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2h以上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尤其对产后2h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预防效果显著,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意义深远。

4.结论

本研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用于预防产后出血,尤其是产后2小时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特别是在基层产科推广。

【参考文献】

[1]马亚红,吴久玲,王山米.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2):148.

[2]张开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概述[J].医学信息,2011,24(2):1123.

[3]乐杰.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5-215.

[4]沈素娟,杨丽.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4):473-475.

[5]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7-210.

[6]杨玉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8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21):67-68.

[7]陈红月,谭淑卓,彭宪钗,刘金艳.两种剂型缩宫素用于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11(31):5488.

[8]杨宝峰.药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