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郭晓玲吕丽娜

郭晓玲吕丽娜

(孟津县人民医院护理部471100)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273-02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目前,在全球每年170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不仅对病人躯体组织器官损害严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负担。因此对患者实行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显得特别重要,现将急性心肌梗死的整体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3例。男75例,女48例,年龄37岁-90岁,平均年龄59.69岁。按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1.2治疗方法与结果:一般治疗(休息、吸氧、监测、抗凝)、解除疼痛、溶栓疗法、对症治疗等。经上述综合治疗及护理,好转出院113例,死亡10例。

2整体护理措施

2.1疼痛的护理

2.1.1饮食与休息起病后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随后过渡到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并告知病人和家属休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

2.1.2给氧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5升/分,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引起的疼痛。

2.1.3药物止痛治疗的护理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2.2心理支持急性心肌梗死时胸痛程度异常剧烈,病人可有濒死感,由此产生恐惧心理。由于心肌梗死使病人活动耐力和自理能力下降,生活上需要照顾;病人入院后住进冠心病监护病房,需面对一系列检查和治疗,加上对预后的担心、对工作与生活的顾虑等,病人易产生焦虑。疼痛发生时应有专人陪伴,允许病人表达内心感受,给予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讲明住进冠心监护病房后病情的任何变化都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会转危为安,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简明扼要地解释疾病过程与治疗配合,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而带给病人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

2.3溶栓治疗的护理⑴询问病人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和出血倾向、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溶栓禁忌证。⑵溶栓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血型。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溶栓药物,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低血压、出血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⑷溶栓疗效观察:可根据下列指标间接判断溶栓是否成功:胸痛2h内基本消失;心电图ST段于2h内回降﹥50%;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等[2]。

2.4康复活动指导

2.4.1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进展、心肌梗死的面积及有无并发症等评估进行康复训练的适应证[3]。如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疼痛,安静时心率低于100次/分,无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时,可进行康复训练。

2.4.2解释合理活动的重要性:向病人讲明活动耐力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过早或过度活动,也不能因担心病情而不敢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范围,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促进侧枝循环的形成,提高活动耐力,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4.3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急性期24h内绝对卧床休息,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坐床边椅。指导病人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病人洗漱、进餐,在病人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病人自理部分生活活动,以增加病人的自我价值感,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心肌梗死后第5-7天后可病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做医疗体操,在帮助下入厕、洗澡、试着上下楼梯等。若有并发症,则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2.5便秘的预防合理饮食,及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的摄入;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无腹泻的情况下常规应用缓泻剂,以防止便秘时用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

2.6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监测及预防急性期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24h内易发生在灌注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在溶栓后2h内应设专人床旁心电监测。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如除颤器、起博器等,随时准备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起病最初几天,甚至在梗死演变期可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左心衰竭。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少尿、颈静脉怒张、低血压、心率加快等。

3出院指导

3.1饮食调节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后的所有病人均应采用饮食调节,可减少再发,即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

3.2戒烟戒烟是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继续吸烟再梗死和死亡危险增高22%~47%,每次随诊都必须了解吸烟情况,对不能戒烟者,要讲明危害,积极劝导病人戒烟。

3.3心理指导心肌梗死后病人焦虑情绪多来自对今后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担心,应予以充分理解并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告诉家属对病人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修养环境,生活中避免对其施加压力,当病人出现紧张、焦虑、或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应予以理解并设法进行疏导。

3.4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并教会病人定时测脉搏,定期门诊随诊。若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服用硝酸酯制剂疗效较差时,提示急性心血管事件,应及时就医。

4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病情凶险,变化快,死亡率高,合理而周密的护理对临床抢救成功与否极为重要。除做好病人常规护理外,更应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学习和掌握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发展,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2][3]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