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群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健康指导

/ 2

健康人群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健康指导

向安琳程建明(通讯作者)

向安琳程建明(通讯作者)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调查正常人群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健康人群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骨密度测定的体检者267例。询问并记录所选对象的年龄、性别、生活饮食习惯、平时运动情况、日光照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与年龄、性别有关,吸烟、饮茶及喝碳酸饮料是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而体育锻炼、日光照射是保护因素。结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生活饮食习惯、运动情况、日光照射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和预防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350-02

骨质疏松症[1]是一种伴随增龄老化或医学原因引起的、以骨基质和矿物质由骨内丢失、因骨量丢失而致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度增高进而引起的以骨痛、骨密度降低、身高变矮、轻微外伤即易引起骨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退行性、系统性、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类:1、原发性: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继发性:由多种疾病引起;3、特发性:指发生于青少年和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资料表明美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已达1000万人,并有约1800万人为可疑骨质疏松症患者。仅在美国和欧洲,每年约有230万人以上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患者,医疗费用高达230亿美元以上。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为骨密度低于峰值骨2.5个标准差诊断为骨质疏松。虽然此方法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但是上述诊断标准被大多数中国学者研究认为不符合中国人群骨密度现状。因此我们参照中国人OP的诊断标准[2],利用骨量丢失百分率(%)进行诊断,当骨量丢失百分率达到25%以上时诊断为骨质疏松症(OP)。

由于该疾病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骨折[3],尤其是髋部或脊柱骨折,因此,探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太和医院体检中心267例正常人群的骨质疏松情况以及其与年龄、性别、生活饮食习惯、平时运动情况、日光照射的相关性,进而探讨鄂西北地区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旨在为鄂西北地区正常人群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骨密度测定的体检者中,随机抽取其中267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1.2调查方法

采用询问的方法,由专业人员记录被检者的年龄、性别、生活饮食习惯、平时运动情况、日光照射情况,从体检中心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体检者的骨密度测定结果。其中生活饮食习惯包括平时酗酒和嗜烟、平时饮品如咖啡或碳酸类饮料等的摄入。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三次以上,或参加体力劳动,或经常干家务活视为运动;日光照射情况指每天接受日光照射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

1.3检测项目

采用美国OsteometerMedi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双能X线前臂骨密度仪,利用双能X线技术由同一操作者对每位被检者行非惯用手前臂尺骨、桡骨、前臂远端BMD(骨密度)测量[4]。仪器由计算机控制自行测量和数据处理。利用中国人数据库自动计算出被检者的T值、Z值和与峰值骨量比较的丢失百分率。世界卫生组织对于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是测量骨密度,当老年人的骨密度低于正常成人平均值的1—2.5个标准差时,叫骨量减少,低于正常人的骨量的2.5个标准差,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

1.4数据处理

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不同运动量、不同生活饮食习惯、不同日照情况计算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应用SPSS18卡方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男女性不同年龄段尺桡骨骨质疏松,随年龄增大,检出率升高,少运动,少日照,酗烟酒,常饮茶、咖啡、及碳酸饮料是易引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2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均寿命明显增加,已经步入老龄化的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进入高龄高峰期,骨质疏松症将成为更加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对骨质疏松症认识有限,或者存在认识误区,尚未引起广大群众及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因此,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鄂西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生活习惯和气候因素等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较高。因此,探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267例正常人群的观察指标中,骨质减少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1)骨质减少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这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系统功能逐渐开始衰退,这造成老年人活动量相对减少、体力减退、光照不足、胃肠道功能下降、吸收减少,机体钙、磷及维生素D吸收、合成减少,骨生长代谢受限,从而骨生长发生改变。(2)女性BMD下降较男性表现得较为明显,与文献报道一致,绝经后比绝经前骨质明显减少,50岁后骨质丢失速度快。在女性防治骨质疏松症中,此期尤为重要。(3)吸烟、过量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4)适度的运动与日光照射等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身体活动量与日光的照射对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有重要关系。

系统健康教育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其内容包括进行防跌倒宣教与肢体功能训练,要求患者戒除不良嗜好、坚持平衡饮食、多做户外活动和家庭自我运动训练,特别是静力性体位训练和步行锻炼。坚持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如每日户外散步1公里。戒除不良嗜好,如偏食、酗酒、嗜烟,长期饮用咖啡因饮料,每日坚持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中长期坚持进行肌力、肌耐力、关节活动度和平衡功能训练,以提高运动的反应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防止跌倒。尽量改造家庭和周边环境的障碍,以减少跌倒的机会。每日进行大于5千步,小于1万步为宜(约2至3公里)步行锻炼。对骨质疏松患者先应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姿势,采取正确的静力性体位训练,以防骨折驼背的发生。

发生骨质疏松症后,除必要的西药治疗外,中医药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有很大的优势。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历史渊远流长,中医学把骨质疏松症纳入“骨瘘”、“骨庳”、“骨枯”等范畴,其病因关键在肾,系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衡所致。肾藏精,主骨生髓,肾虚与骨质疏松关系最为密切,髓藏于骨中滋养骨骼,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坚固有力,反之则疏松易折。大多医家临床侧重于补肾或在补肾的基础上辨证用药,如“龟鹿二仙汤、回骨丸等,中药鹿角胶、紫河车、熟地黄、枸杞、仙茅、龟胶、鳖甲、淫羊藿等都有填精、健脾、养肝、活血的作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则是对肌体的全身性调节,作用于全身肌体的多个环节,调节人体的钙、磷代谢,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平衡状态。除此以外,可以配合药物薰洗、热敷、艾灸、推拿等多种中医治疗手段。中医药的整体辨证与中药简、便、验、廉的高效作用及少或无毒副作用的优点是多数化学药品所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

[1]唐海,罗先正,任素梅,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探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7,3(4):1~5

[2]KanisJA,MeltonLJ,ChristiansenC,etal.Thediagnosisofosteoporosis.JBoneMinerRes,1994,9(8):1137~1941

[3]忆学英.青海省35岁以上妇女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4,25(3):164-167

[4]刘珺;王维等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的比较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