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王晓旸

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时代在高速的发展,无数的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在创新创业这股浪潮下,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接受过正规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作为祖国的信心力量,必然要在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下,结合市场的动态,受到其他展开创新创业思考,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我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充分应用新兴科技和新的知识思路,抛却功利化的思想,更加关注自己价值的发挥,推进创新创业的持续化推进。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1引言

高校学生是国家的脊梁,未来将会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在这个国家多元化发展的特殊时期,应紧跟时代的脚步,积极的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努力的彰显人才的自我价值,以积极的思想、健全的观点意识,在创新创业中,结合高校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基于自己的专业素养,形成创新发展的参与热情。在大众创业这股浪潮下,发挥高校的思想引导作用,使得高校生从迷茫到清晰,从就业到创业,从认识到创新,找准思路直面结果,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展开高校创新创业的课题研究,积极的强化学生的思维水平。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2.1教育目标上相互融合

高校的教育上通常会较为重视其专业问题,针对创新创业教学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实践中对学生较为放任自流,新时期应结合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找到衔接点,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知识有序铺陈,要在高校学生理解的范畴内,使得学生潜移默化的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素养,学生在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下,推进创新创业的思维发散,结合学生的思想、习惯、专业等,在思想教育的同时,将创业的相关案例导入,使得学生在课程的融合下获得多重的思考。

2.2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三观、社会公德教育、职业责任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普遍性的政治与德育教育等展开,教育的过程中,可从一个宏观的层面,结合国家的政策、法律等,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一定的规划和规避。为国家社会做贡献以及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素质教育,主要体现了全面教育发展的倾向,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两者之间在内容上是相互交叉、相互贯通的。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3.1目标导向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导向通常指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目标引导和方向指导的积极作用。因此,思政工作者应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机和目的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帮助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到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只是为了解决工作问题和物质需求以实现个体价值,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可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3.2主体教育原则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主体教育原则: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对象的主体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将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承认并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将大学生视为独立个体,不仅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开展面向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精英化创新创业教育。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体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对待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青年大学生以合理的“自由发挥空间”,进而使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大学生认识、选择和完善自我的发展过程。

3.3全面渗透原则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全面渗透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动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体系中,在日常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培育和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二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全面渗透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展诸如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报告等丰富多彩且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4“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4.1加强创新创业政策与形势教育,更新学生创新创业观念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高校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政策与形势教育,积极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创新创业心态,从而可以帮助他们构建起良好的创新创业理念。首先,应帮助青年大学生科学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提高创新创业指导的精准度,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创新创业态度。其次,应加大创新创业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帮助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到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好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4.2强化创新创业软硬技能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资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要想真正获得创新创业的成功就必须同时具备“硬技能”和“软技能”这两种就业能力。例如求职者如果想应聘网络、计算机、软件等工作岗位就必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而要应聘翻译、外贸等外语类工作岗位就必须有较高的口语水平和翻译能力。就业“软技能”主要指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即求职者的个人综合素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职业要求所要求的具备的职业素养已经不再不专属于某种职业,而是逐步发展成为现代职业的共同基础能力,这种共同基础能力作为求职者的就业关键能力可以使求职者迅速适应不同岗位的变化,从而使其可以顺利开展职业活动。

4.3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品格

大学生创新创业品格指的是由正确的职业操守、独立的创新思维、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扎实的创业潜能等要素共同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人日常行为上的体现。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根据创新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一方面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帮助青年大学生进一步明确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创新创业目标,进而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创业品格,以产生良好的创新创业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进一步形成和巩固创新创业品格。

4.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

高校必须关注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可以采用经典案例宣讲,让大学生通过学习大量的心理经典案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各种心理问题,更好地克服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和应对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残酷的创新创业竞争。

5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主动变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深刻把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和契合点,进一步探讨和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商光美.创业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2]陈永利,吕媛.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