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研究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3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研究邹进

邹进

(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四川资阳64235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头孢菌素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合原因作为预防监测工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输液既往无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的150例患者,均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了解所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患者个体差异、服用药物后24h内饮酒、环境因素等因素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过敏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最高。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使用量的加大,也导致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升高。医护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到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效和可能出现的不想反应,控制药物的剂量,严格注意各种注意事项,避免出现头孢类菌素药物不良情况。

【关键词】头孢菌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079-02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ausesofadversereactionsofcephalosporininclinicaluse,andtocombinethecausesaspreventivemonitoring.MethodsFromAugust2012toAugust2016inourhospitalinfusioninthepastwithoutcephalosporindrughistoryof150casesofallergicreactions,cephalosporinswereadversedrugreactionsoccur,tounderstandallpatientswithadversereactionsthereason.ResultsTheproportionofpatientswithadversereactionswasthehighestamongthepatients,inpidualdrinking,environmentalfactorsandotherfactorswithin24hoursaftertakingthedrug.Theadversereactionsofallergyanddigestivesystemwerethehighest.ConclusionCephalosporinsaremorecommoninclinicaluse,buttheuseofcephalosporinsisalsoincreased,resultinginincreased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Healthcareworkersneedtotakefullaccountoftheefficacyofcephalosporinsandmaynotwanttorespondtocontrolthedoseofdrugs,strictattentiontoavarietyofprecautionstoavoidtheoccurrenceofcephalosporindrugadverseconditions.

【Keywords】Cephalosporindrug;Adversereaction

头孢菌素类属于半合成广谱抗生素,其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从冠头孢菌培养出的天然头孢菌素C裂解得到[1]。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抗菌范围光、作用强和杀菌能力强等优势,因此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但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量的增多,因其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逐渐增多,对患者的治疗及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2]。为了加强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选自我院收治的输液既往无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但均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的患者,共选择150例患者,选择输液时间为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150例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82例,年龄35岁至68岁,平均年龄(52.73±6.99)岁。其中包含过敏史患者53例,但并非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一般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血清病样等。

1.2统计方法

通过分析检测报告、病例资料、回访和电话随访等方式,详细了解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情绪状态、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及患者个体差异等,了解不同特征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对患者各系统造成不良反应的影响。

2.结果

2.1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因患者自身生理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8例,所占比例5.33%;因患者年龄过大或过小引起的不良反应有11例,所占比例7.33%;因患者自身情绪波动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有7例,所占比例4.67%;因患者饮食问题引起的不良反应有18例,所占比例12.00%;因环境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22例,所占比例14.67%;因患者在服用药物后24h内饮酒引起的不良反应有33例,所占比例22.00%;因患者个体差异造成的不良反应有43例,所占比例28.67%;因药物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不良反应有6例,所占比例4.00%;因药物使用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有2例,所占比例1.33%。其中以患者个体差异、服用药物后24h内饮酒、环境因素等因素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

2.2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各系统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150例患者中,因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出现皮疹、药热或哮喘等过敏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8例,所占比例32.00%;因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出现腹泻、呕吐、恶心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5例,所占比例23.33%;因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出现尿频、血尿、尿急等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9例,所占比例12.67%;因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出现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3例,所占比例15.33%;因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出现头痛、幻觉、兴奋多语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4例,所占比例9.33%;因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出现血压下降、早搏等其他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1例,所占比例7.34%。其中以过敏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最高。

3.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医疗应用比较频繁的药物,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剂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肾毒性等差异,可以将头孢菌素类药物分为四代,其中第一代包含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氢氨苄及头孢替唑等药物,第二代包含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药物,第三代包含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及头孢唑肟等,第四代包括头孢吡肟等[3]。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增多和效果的增强,其应用也不断增加,继而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愈演愈烈。通过对本次调查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以患者个体差异、服用药物后24h内饮酒、环境因素等因素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分别为28.67%、22.00%、14.67%;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分别为32.00%、23.33%。即大部分又抱菌素类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为过敏性反应,其中有过敏史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更高,即个体差异引起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哮喘、皮疹等,如果患者在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短时间内饮酒,也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率失常等。导致患者出现该类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头孢骨架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如果患者饮酒,则甲硫四氮唑侧链会在酒精的作用,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患者血液中乙醛含量上升,继而致使药物无法正常代谢,同时还可以引起药物与乙醇发生反应,致使患者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如果患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肝功能不全等,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会延长,而且程度也更加严重,因此需要格外注意[4]。此外,因药物使用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1.33%,即药物本身也是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主要是由于生产厂家在生产药物时,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导致一些其他类型的杂质混合,该类杂质会与患者的代谢过程中的蛋白大分子结合,产生抗原、抗体性反应。

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明显的杀菌能力强、作用强和范围广等优势,因此在临床中对其的使用量不断增大,因此难免会因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出现不良反应[5]。而且因为头孢菌素类药物需求量的增加,药物生产厂家也会增加对该药物的生产量,导致生产过程安全隐患增加。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还会因为环境或患者自身条件的变化,而出现相应的变化,如患者因为食欲不振或其他因素,导致出现饥饿状态,或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焦虑情绪等,都会使其自身处于应激反应状态,导致对患者体内抗原形成带来不利影响,继而出现和加重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年龄过大或过小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7.33%,表明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具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患者年龄越高或越低,其自身免疫力越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就增加。因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所占比例23.33%,胃肠道反应属于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中以头孢哌酮引起消化道反应的因素较多,主要是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作为超广谱抗生素,在抑制和破坏长待内合成维生素K的正常菌群时,导致患者凝血酶原复合物生产减少。该类反应在年龄较小的患者中表现更加明显,如头孢曲松的应用,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体液或电解质失衡,继而引发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因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出现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12.67%,主要是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均具有肾毒性,会抑制和干扰肾小管细胞酶活性,导致出现血尿情况。各类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头孢拉定引起患者出现血尿的情况角度,而且是肾功能不全患者会加重肾毒性。因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15.33%,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患者体内可能成为免疫介导物,导致患者出现免疫反应,对患者血小板产生破坏,继而降低血小板数量。此外该类药物还会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导致凝血机制发生障碍,该情况主要与头孢菌素药物的使用量关联较大。因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9.33%,一些患者会在使用药物后,因可拮抗-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出现神经毒性反应,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尤其是以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危害更大,因此需要控制药物的使用。

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较多,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及患者均需要加强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监测,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医生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当严格依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即需要明显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适应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如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霉素药物存在各自适合的病症,且均包含β-内酰胺环,如果混用,则可能会导致出现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医生需要格外注意依据患者的病症选择相应的药物。由于所有头孢菌素均存在抑制患者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的效果,因此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营养状况不佳、溃疡等症状,则医生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并给予患者维生素K补充,恢复凝血酶原。此外医生还需要注意头孢菌素类药物,避免与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混合使用,主要是由于该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能够抑制凝血,混用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此外医生需要嘱托和告诫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不能够饮酒,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此外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或换药,必要时必须立即进行急救。

综上所述,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为了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医生必须了解和掌握药物使用剂量、患者症状等,严格依据相关规范用药。

【参考文献】

[1]汤小平.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08):146-147.

[2]吕燕妮,温金华,魏筱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11(34):1050-1054.

[3]张丽萍,张达庆.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风险预防机制探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4(07):133-134.

[4]刘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2(08):311-312.

[5]靳凤霞,任小平,陈丽丽.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处理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25):4640-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