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致胃排空障碍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异丙酚致胃排空障碍1例

吴正蓉陈玉梅

吴正蓉陈玉梅(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重症医学科611130)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82-01

患者,男,70岁。因“肢体活动障碍10天”入院,诊断硬膜下血肿,经钻孔引流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头痛、呕吐、烦躁,转入ICU。给予镇痛镇静治疗及脑保护治疗,同时给予吸氧、肠道营养治疗等一般处理。镇静镇痛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联合静脉泵入,异丙酚负荷量60mg,维持量0.8mg/kg.h,芬太尼维持量0.8μg/kg.h。在ICU治疗第二天(入住ICU15小时左右),测胃残留量大于200ml,立即停止肠道喂养;6小时后改喂温开水150ml,在喂水后1小时测量胃残留量150ml,查体:腹软,无压痛,肠鸣音3次/分,较弱,肛门排气排便,电解质正常范围,腹部平片无肠梗阻征象,考虑胃储留。给予莫沙必利5mgtid口服连续3天胃储留无改善。考虑可能芬太尼致胃肠功能障碍,停用芬太尼,继续给予异丙酚镇静,并且反复试喂温开水,24小时后胃储留仍无改善。入住ICU第6天病人再述头痛,烦躁,予芬太尼0.8μg/kg.h维持镇痛,停异丙酚。4小时后,试喂温开水150ml,回抽胃内容10ml,查肠鸣音3-4次,较先前改善,改喂流质饮食未再发生胃储留。3天后转出ICU,做胃镜检查无异常,钡餐检查无异常。

讨论:

在重症病人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有芬太尼抑制胃肠蠕动的报道,但鲜有异丙酚引起胃储留的报道。这例患者在发生胃储留时,我们早期也认为与芬太尼有关,但是停用芬太尼24小时后症状没有改善,停用异丙酚并复用芬太尼后,胃储留未再发生,因此,我们认为胃储留的发生在这例患者是由异丙酚所致。

胃的排空主要有两方面的机制:1是胃排空的动力,包括近端胃紧张性收缩和远端胃收缩,2是胃排空阻力,主要是幽门、十二指肠的收缩,这两方面力量的平衡保证胃排空的正常生理过程。另外是胃内容物的量、化学成分以及十二指肠的压力、酸度、渗透压对胃排空有影响。在这一例患者患者显然不具备这些病理性过程。

异丙酚的作用机制不完全清除,研究认为通过激活GABA受体—氯离子复合物,发挥镇静催眠作用,在脊髓分部较多的甘氨酸可能也是丙泊酚的作用位点之一。以上机制均产生麻醉效果,对于是否有胃肠蠕动影响尚不清楚。

异丙酚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抑制作用,对于消化道影响主要是恶心、呕吐反应,这例患者发生胃储留,停药后很快缓解。我们旨在提醒大家,镇痛镇静过程中,异丙酚可能引起胃肠功能异常,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chwielerL,DelbroDS,EngbergG,eta1.TheanaestheticagentpropofolinteractswithGABA(B)-receptors:anelectrophysiologicalstudyinrat.LifeSci,2003,72:2793—2801.

[2]孙雪华曾邦雄丙泊酚的麻醉作用机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4,24(4):364-365

[3]尚游姚尚龙丙泊酚对大鼠海马突触体释放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8,(8)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