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B超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分析

雷培姣

雷培姣(仙桃市中医院湖北仙桃433000)

【摘要】目的:探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及应用特点。方法:对我院应用B超诊断的75例子宫肌瘤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就其肌瘤的发生部位和声像图特征作一总结,并结合其声像图进行鉴别诊断。结果:本组患者B超诊断准确率为90.1%。结论:B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操作简单方便,无创伤,检出率高,但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也存在一定的误诊比例。在诊断中应加以注意。

【关键词】B超子宫肌瘤诊断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R7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158-0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B超诊断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目前已成为子宫肌瘤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现结合手术及病理诊断对2008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经B超诊断的75例子宫肌瘤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9月~2012年9月应用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75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8.3岁。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经血量多,不规则出血和下腹部有憋胀感等症状。

1.2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所用仪器为美国GE生产的LOGIQ5彩色B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嘱患者检查前2h适量饮水,使膀胱充盈清楚显示子宫,患者取仰卧位,在下腹部行横向、纵向、斜向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边缘情况、内部回声特征及附件情况,应用CDFI观察子宫肌层及病灶的血流分布。

2结果

本组患者诊断为子宫肌瘤的75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68例患者为子宫肌瘤,准确率为90.1%(见表1)。其中肌壁间肌瘤39例,黏膜下肌瘤6例,浆膜下肌瘤11例,多发性肌瘤10例子宫肌瘤合并输卵管积液、卵巢肿瘤2例。B超声像图像均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子宫内部光点回声不均匀,其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强弱不均并兼有大小不等的暗区。CDFI表现:子宫肌瘤内可见短条状和点状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束。

术前B超与术后病理诊断统计结果(准确率90.1%)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腺肌病并肌瘤

B超诊断75

术后病理诊断6823

3讨论

本组患者经术后病例诊断,68例完全符合,3例部分符合,2例不符合,B超诊断准确率达90.1%。B超分析发现,诊断子宫肌瘤并不困难,但是子宫肌瘤合并症及其它妇科疾病不易区分,容易造成误诊。

子宫肌瘤的形成主要由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形成,肌瘤周围有被压缩的肌纤维所组成的假包膜,所以声像图显示为较强的回声膜状反射或隐约可见的边界,子宫增大形态改变伴瘤体样结节以及子宫周围环状、半环状血液是子宫肌瘤的典型超声表现。子宫腺肌病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子宫内膜可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壁层,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前者为异位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内;后者异位内膜仅侵及某部分肌壁,形同子宫肌瘤,但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假包膜),有弥散分布的血液。

子宫腺肌病术前与子宫肌瘤较难鉴别,必须等手术切除子宫后根据病理结果方能确定。主要原因是:⑴子宫肌瘤形态欠规则。发生肌瘤时,子宫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增大,形态不规则,早期子宫肌瘤形态不改变。而腺肌病呈均匀性增大,子宫肌壁间没有明显界线,子宫壁增厚,轮廓尚规则。⑵子宫肌瘤宫腔线有偏移。而弥漫性腺肌病子宫内宫腔线居中,位置一般无改变,但局限型可偏移。⑶假包膜,假包膜与肌瘤间疏松的结缔组织在声像图上可表现为低回声晕圈。如肌瘤之假包膜和低回声晕圈显示不明显,则二者鉴别困难。当肿块周围有假性包膜回声,边界较规则时多诊断粘膜下肌瘤,但如果粘膜下肌瘤没有清晰的假包膜回声,且内膜病变的回声有时边界亦清晰,则二者鉴别困难。⑷子宫内部回声,子宫肌瘤在声像图上可表现为高、低、中等回声或混合性回声结节。回声强弱取决于肌瘤中平滑肌细胞与纤维结缔组织含量比例,以及肌细胞与纤维组织的排列状况。

B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操作方便,无创伤,准确率高。可动态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变化,还可以准确地测量和计算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为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但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也有一定的误诊比例,因此,临床医师充分了解肌瘤变性所导致的声像图变化,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不受临床症状误导,对声像图不典型患者反复多方位搜查可有效提高诊断率。

参考文献

[1]王昱,王文,叶晓娟.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2,09:174.

[2]张水仙.B超诊断53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720-4721.